第4章 去旅行的意義(中)(1 / 1)

對於旅行我一直都有自己的態度。曾經有個跟我聊的很好的網友,他說以前他去每個地方都喜歡拍照,拍風景,後來才覺得照片是拍給別人看的,真正的風景用手機是拍不出來的。

我們想去的地方,如果你是從地理雜誌或者別人口中了解的那樣,永遠都是不真實的。不管怎麼樣,喜歡就要自己去親眼看看。

雖然我不太喜歡拍照,技術也爛的可以,偶爾隨手拍幾張留個念想是可以的。出行有很多種方式,但隻要熱愛生活的人都不願意錯過美好的景色。

到杭州的時候我在小振家飯店吃了晚飯,當時住的旅館,第二天住的員工宿舍,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旭,在我後來去杭州工作幫助過我很多的一個同事。

一開始我對杭州不熟悉,第一個白天逛的西湖就是不停的逛,那天天氣還下了點小雨。可能是南方待久了,對於杭州的天氣我是不喜歡的,就西湖而言索引它比較大走來走去有不少景色。也終於看到了課本裏的樓外樓,現在成了豪客飲酒聚會的高星級酒樓。有人會在湖心泛舟,對於本著省錢出行的本意,基本不會去體驗這些小資情調的樂趣。

當然好像什麼湖心亭還是三潭印月,我就記得某個景點要坐船進去才能看,起碼我是無緣得見了。

在杭州,步行街和美食街是比較多的。當時我隻是晚上跟著小振去了河坊街,因為第一次接觸這種民俗文化的特色古街,裏麵的手工藝人,作坊都比較有特色,起碼後來去的所有步行街印象第一深的還是河坊街。

向我這種逛街一般不買紀念品的人開銷是不大的,但是就吃吃喝喝的費用也不省。在杭州玩的幾天大部分吃住小振都負責幫我解決了。最後差不多要離開的時候我說想去爬一次山。

那個時候小振推薦了不少,最後我們選擇了飛來峰。聯票好像75一個人,具體我也記不清。我第一次覺得旅行去景點是很無趣的一件事,第一旺季人擠人,第二環境並不好,因為別人出遊不是很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垃圾在路上是隨處可見的。尤其我到所謂飛來峰頂的時候,除了又小販售賣10塊8塊的礦泉水,剩下都是滿地垃圾。

小振跟我說,當初他來就爬了一個下午到半山腰就回去了。因為我是有點強迫症,既然爬山我總想站到山頂看看。別人總說最美的風景在沿途,我是不聽這些的,跟我出遊其實屬於比較累的,因為不懂享受旅遊本身的樂趣就是休閑,愉悅。而我的出行節奏都是快速瀏覽,走馬觀花,倒不是說我這樣不適合旅遊,我本身強調的是旅行,體驗某個城市生活的方式和特點,杭州作為旅遊二線,節奏明顯比較快了。

而大多數景區所謂的風景,是沒太大視覺衝擊和享受,你隻會知道自己去過,卻帶不走一星半點的曆史知識。它並不是特別值得讓一個人停留駐足欣賞一個下午。

關於靈隱作為佛教聖地,寺廟是不少的。那個時候總會想起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或許這就是江南啊,也或許是曾經的江南。一個地方一旦商業化,總會覺得失去了什麼。

大概也是一下午,我基本翻了景區兩座山。名字也記不起了,寺裏我們沒去,就是後來聽說臘八節靈隱是派粥的,不少杭州本地的人,很早就會去排隊領臘八粥,這都是情懷啊。

那個時候資金有限,西湖周邊隻要不要錢的景點我是都逛了,什麼新十景,舊十景也都有涉獵。但我總覺得有點遺憾說不上來,或許是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西湖吧。

之後的一天我想最後去看看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為什麼想去浙大,多多少少因為有不能上大學的遺憾,還有當時我有兩個很喜歡的人,一個古風歌手,一個古文言情作家都畢業於這。

有人說遺憾也是一種美,我想是的。

直到親臨的那一刻,我才覺得浙大才是我向往的地方,大學有它獨特的魅力,尤其是一所名校,它的校訓,它的校風,包括在校區生活的人。曾經聽過一個事,大概是指新生入校,遇見一個大爺在掃地,然後問他自己的宿舍生活區,直到後來上課,才知道掃地的大爺是這個學校很有名的教授。

這是浙大給我的印象。

正是它求是,創新的精神,在國內學術領域可以遙遙領先,而由它見證的一批批浙大學子,也會因此感到自豪。

從那之後起,我一直都是努力在尋找旅行帶給我自己本身所需要的東西。很明顯一個是地域的民風民俗,一個是城市的人文精神。我們需要的並不多,最多給自己一個收獲和感悟,就是明確自己來這裏的目的,以及回到生活正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