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朱時友安排市公安局從外圍調集的警力雖然這個時候在陸陸續續趕赴現場,但區區一兩百個警力,和現場至少有三四萬上訪人員相比,讓人感覺完全就是滄海一粟,如果他們不集中在一起,完全就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麵對這種完全沒有想到的局麵,開工儀式已經不可能再繼續下去了。來自京城的部委領導們隻好眼巴巴地望著西原省的領導,因為這是在西原省的地盤上,他們雖然是來自京城的領導,但“縣官不如縣管”,隻能由地方領導來處理,更何況京城來的這些部委領導他們的工作職責也不是處理地方穩定的。
作為在現場的西原省最高領導,副省長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觀,他們必須緊急召集麗春市委、市政府領導、省上相關部門的領導,緊急商量對現場的處理辦法。
當天到現場的省級部門有省政府辦公廳的領導,省發改委領導,省經委領導,省國土廳領導,省水電廳領導。省公安廳雖然也來了一個領導,但來的是副廳長。
麗春市在現場的領導除了和省上來的領導相應對外,還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武警麗春支隊的一個副支隊長,市維穩辦主任、市信訪辦主任等。當時,省上的領導和麗春市的相關領導集中到現場布置的主席台一角,緊張地商量著對策。由於事發突然,麗春方麵也沒有安排臨時處置預案,在現場,麗春市委書記作為當地的地主,必須得先拿一個解決辦法。他在緊張地考慮了一下後,對圍在一圈的人說道:“某省長,我覺得現在的辦法隻有這樣,首先讓他們按照《信訪條例》的規定,推薦出五個代表,聽取他們的反映和訴求。待聽取他們的反映和訴求後,能夠滿足的就答應他們,不能滿足的,下來後再研究,這樣,疏散一些人員。第二,為防備意外,緊急增派省城和周邊市的警察力量。第三,考慮安排京城來的領導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找機會先行離開現場,避免出現意想不到的意外。”
聽了朱時友的話後,時任麗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說:“從外地調派警力不知來得及來不及,還有就是現場這幾萬人,不知他們會不會同意現場人員撤離。如果他們不同意,直接發生起衝突來,問題也就更嚴重了。”
當時在場的省政府副秘書長說:“要不還是先請他們把代表推選出來,聽一聽他們的意見?”
“不行,必須先把京城來的領導送出去,不能讓他們在現場,他們在現場既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出現控製不住的書麵。”時任副省長說。
“讓京城來的領導在現場,可能還有利於解決這些上訪群眾反映的問題。因為就平時我們掌握的情況,上訪群眾們反映的不少問題可能都隻有京城的部委能夠解決。”時任麗春市政法委書記說。
“他們主要反映什麼問題?”在場的副省長問道。實際上,南山縣和麗春市有關就國有企業進入南山的群眾訴求的問題,省政府辦公廳將相關材料早就送給了省長看,隻不過省長事多,可能搞忘了。但其他人特別是麗春的幹部聽到副省長的這個話後,心裏就非常失望。
“他們主要是反映企業進入南山後補償太低的問題。但企業提出的補償標準,有些方麵是省上同意的,但有些方麵卻是國家的標準,並且這些標準是七十年代製定的,幾十年都沒有作調整。”時任麗春市市長的譚無忌說道。
聽了譚無忌的話,在場的省政府副秘書長說道:“那能不能答應他們將省政府能夠同意的那些問題放寬一點,先把這次危機渡過去?”副秘書長的這個話,明顯是對副省長說的。
但副省長象是沒聽見,而是轉過頭來問時任麗春市委書記的朱時友:“你是麗春的最高領導,現在這種情況,你覺得應該怎麼辦?”這是明顯把朱時友推到了最前麵。
早就聽說這個副省長無能,沒想到這個時候這個副省長的無能完全表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