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上訪蜂起(1 / 2)

第284章上訪蜂起

由於沒有通高速的幾個縣幾乎都出現了圍繞高速路建設規模不一、次數不少的群體性上訪事件,其他利益訴求者也紛紛參與到上訪的隊伍中。

本來,由於多方麵因素,這些年就積累了不少矛盾,各方麵群體似乎都存在利益受損的問題,一時間,麗春市的上訪事件呈現幾何級增長態勢,進京到省的上訪也大幅度增加,麗春市委、市政府不僅被省委、省政府書麵通報批評,而且分管政法工作和穩定工作的市委政法委書記沈天浩和市政府副市長公安局長池長才同時被省信訪辦約談。麗春市委和市政府領導特別是譚無忌、沈天浩和池長才的壓力都劇增,雖然按照省上的做法,沈天浩和池長才也一起約談了縣上的相關領導,但急劇增加的上訪問題雖然因為相關領導被約談,回去後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所減少,但和沒有說修建高速公路之前的上訪情況相比,仍然是大幅增加。

在群眾性上訪這個問題上,是最讓各級黨委、政府頭痛的事。由於普遍存在的“法不治眾”的觀念,隻要是涉及到人員比較多的問題,最後不管這些群體是否違法,都作為所謂的弱勢群體而被放任,最後的結果是起了極為不好的示範效應——不管問題該不該解決,反正隻要一鬧,黨委、政府自然就會解決或者是得到好處。

最典型的“醫鬧”是,實際上就是這種法不治眾觀念下產生的惡果。

還有不少社會問題,都可以說是有關部門不嚴格執法和不認真履職盡責的結果。

“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可以說是執法部門天天掛在嘴上的口頭禪,但真正在執法時,奉行的卻是因人而異。最典型的就是車禍的處理。既然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為什麼會出現“弱勢”“強勢”的概念?實際上這是執法部門息事寧人,害怕承擔責任的表現。

麗春出現大批群體性上訪,作為市委、市政府來講,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為此,譚無忌親自主持召開全市信訪維穩會議。

會上,因為瑾河縣第一個出現因為修高速路而上訪的事,所以縣委書記陳如榮在會上做檢討。高山縣因為是第一個有人因修高速路的問題出現到省城上訪的情況,也在會上做了檢討。市交通局也因為事前對相關的政策和工作宣傳做得不夠在會上做檢討。實際上,讓市交通局就相關政策和工作宣傳不夠在會上做檢討,譚無忌有點隔山打牛的意思。當省交通廳來麗春調研規劃路線時,譚無忌為了不使自己在這個走在全省全列的項目麵前失功,自己主動參與接待省交通廳廳長的安排,並向省交通廳提出要求。可現在因為修建高速公路引發了這一係列上訪事件,譚無忌又覺得歐陽永好弄出了麻煩事,心裏對歐陽永好又產生了不滿。

譚無忌之所以有這種想法,主要原因是他想到自己既然馬上就要從書記位置上退下來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他害怕在自己政治仕途的最後階段弄出收拾不了的事,最後把自己以前幾十年的付出都白白斷送掉。

要知道,群體性上訪很容易因為管控不好出現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而對大規模群體性事件,上下都非常警惕,如果出現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出現不得不動用專政工具實施暴力專政,其所造成的政治影響和社會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最後就是事件平息了,但處理起來也是非常嚴厲的,一場群體性事件可能徹底斷送不少人的政治生命包括一定層次上領導,有的可能還會因此被送進班房。所有人都知道,隻要一旦被追究刑事責任,不僅這個人的一生徹底完了,他的家人特別子女後代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選擇職業時,會受到不少限製。

本來譚無忌還想讓分管交通的副市長趙成雙也在這次會上做檢討,但最後想到如果這樣做的話,自己對歐陽永好不滿的情緒就太明顯了。譚無忌不願意把自己和歐陽永好的關係搞僵。

盡管沒有要趙成雙在會上檢討,但在最後的講話中,譚無忌還是點名批評了趙成雙和市政府相關部門。譚無忌在會上說:“對麗春來講,‘縣縣通高速’確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能夠成功爭取也確實非常不容易,但在目前來講,這也還僅僅是一個意向性意見,離正式開工建設還有不少的事要做,不可預測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們的一些同誌被這個還僅僅是一個意向性意見衝昏了頭,以為已經大功告成,我們馬上就可以坐享其成,因而對項目實施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缺乏分析,更沒有提前做出相應的應對預案。同時,我們的相關部門和縣區,在這個問題上也完全沒有宣傳和解釋,以至於讓一些老百姓以為國家和省上既然支持我們麗春,那麼就應該完全滿足麗春老百姓的要求,將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等同起來,以為高速公路的進出口是想修就修,要想哪裏修就在哪裏修。如果我們的相關部門和縣區多做一些宣傳,那些比較偏遠的鄉鎮的老百姓就不可能為這件事上訪。有些地方就是完全不用腦子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把高速路到那些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