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樹威之的(2 / 2)

實際上,歐陽永好到麗春後就感到麗春的工作節奏和工作效率和自己原來在京城時完全不同,開始時歐陽永好覺得地方與中央有差異也是正常的事,畢竟地方的情況和中央機關不一樣,麵對的對象也有差異。但慢慢地,歐陽永好覺得好像還不完全是自己剛開展時認識到的情況那樣,而是感覺好像麗春的幹部對自己和對麗春本地幹部的態度有差異。慢慢地時間長了,接觸的多了,他的這種感覺也就越明顯。譬如同樣是安排事情,自己作為市長,自己在安排事情時,除政府辦公室的人員外,其他部門包括縣區的幹部都會對自己安排的事項擺一大堆問題,說要落實這件事有多少多少困難。而其他幹部安排的事,數落問題的卻很少,當然就更不用說市委書記譚無忌安排事情了,幾乎就沒有人敢說苦叫累講條件。由此,歐陽永好就悟出來了,這是當地幹部欺生,欺負自己是外來幹部。

明白了這個原因後,歐陽永好也一直在想,如何讓麗春的幹部知道自己這個市長也不是擺設,在麗春樹立起自己的權威,讓麗春的幹部能夠服從自己,尊重自己,進而敬畏自己。

但歐陽永好知道,要想樹立自己的權威,必須要找到恰當的時機,然後抓住機會充分利用。歐陽永好悟出麗春幹部對自己態度的原因後,也一直在尋找機會,但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這一次這個吳仁佑可以說是終於撞到了自己一直瞄著的槍口上。所以星期六出現自己安排了,那個吳仁佑卻完全沒有把自己安排的事當回事的情況後,歐陽永好心裏並不覺得有多氣憤,相反內心裏還有一種終於找到機會的一種心理。當時歐陽永好並沒有想到要批評吳仁佑,相反,在內心裏歐陽永好對吳仁佑還有一種求之不得的心理。當然,他不能把這種心理表露給任何人,因為他的這種心理從管理學上來講是一種正常手段,但從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角度來講,卻不是一種不能示之於人的手腕。當時,歐陽永好不與吳仁佑握手,實際上也是歐陽永好在心裏想了的舉動。通過不與吳仁佑握手的這一做法,表達了自己對吳仁佑的不滿,並且這種表達,效果遠比自己當麵批評甚至罵吳仁佑一頓的效果好得多,它既可以顯出自己的涵養,又可以給對方以壓力,讓他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領導藝術說穿了就是權術,甚至是欺詐術。有人評說我們的四大名著,其中說到“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之所以這樣說,我想極大多數讀者都應該是理解的,《水滸》是寫造反的,雖然它隻反貪官,不反皇帝,但畢竟是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年輕人情緒不穩定,隻要有一點不滿意,就可能學水滸傳上的一些人,動不動就打打殺殺,給社會帶來不好影響;而《三國》則主要講的是如何爭權奪利,如何官場欺詐。什麼“周瑜打黃蓋”,什麼“蔣幹盜書”,什麼“草船借箭”,玩的都是心計。所以說人老了不要看《三國》,是因為人經曆一生到老年後本來就已經成熟老道了,如果再看《三國》,就更是老成圓滑,讓人不可琢磨,如果用起心計來,也讓人更感害怕,危害也更大。

歐陽永好在最高機關工作那麼長時間,對於這些為官之道,肯定不會是茫然不知。

因為不知道歐陽永好對這件事的真實想法,諶建新也沒有想到歐陽永好利用這個會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所以在主持會議時,隻是說經市政府領導研究,決定召開一次市政府常務會議擴大會,既沒有說開這個會的目的,也沒有說這個會有些什麼內容。在說了“經市政府領導研究,決定召開這次市政府常務會議擴大會”後,馬上就按照剛才歐陽永好和他一起商量的會議程序,讓褚洪傑通報昨天上午發生的事:“現在請市政府秘書長褚洪傑同誌通報昨天發生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