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是苟益橋盲目自信到極點的表現,也是他最後被毫不遲疑地被判處極刑的重要因素,人人都知道“抗拒從嚴”。苟益橋盲目自信,自大過高,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水平,過低地估計了組織的決心和力量。他根本就沒有想過,一個人在強大的組織麵前是多麼的微弱。
實際上,查立得他們和苟益橋接觸,隻是辦案的方法之一,是希望探測一下苟益橋的態度,如果本人能夠主動交待,那麼就直接聽取本人的交待。如果本人不能夠主動交待,那麼就先做外圍工作,從外圍突破,將外圍的情況弄清楚後,再來直接和和苟益橋麵對麵,提取他的口供。這也是辦案效率和質量的方法。
作為專案組組長,查立得在省紀委工作了將近十年,並且一直在紀檢監察上工作,對於案件的審理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將苟益橋留置起後先暫時不予理睬,實際上就是他的主意。他根據自己已經知曉的王未明車禍的情況及苟益橋是政法委書記這一現實情況,對苟益橋的心理和可能的行為進行了分析,認為如果馬上就和苟益橋接觸,居於對王未明車禍的調查還完全沒有定論,這個時候苟益橋肯定會極力否定,甚至還會編出種種說法,幹擾和影響王未明車禍的調查。將苟益橋采取強製措施留置起來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他在外麵再製造事端,現在既然已經把他強行控製起來,他已經不可能再製造事端,那麼先把他涼在那裏,讓他弄不清組織上把他強行留置起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從而使他自己產生猜疑,致使其心神不定。這樣,在王未明車禍有一個基本定論後再來審訊,就會事半功倍,效果比現在去審訊要好得多。
在將苟益橋關押了二十多天後,專案組開始和苟益橋正麵接觸,但從前兩三次的接觸中,基本上探測出了苟益橋不願意配合的態度,查立得把這個情況給省紀委書記柳懷誌做了彙報,柳懷誌同意專案組的意見,認同先把外圍的工作做好後再最後來攻克苟益橋這個“堡壘”的意見。柳懷誌也清楚,苟益橋作為政法委書記,反偵察的能力肯定不同於一般人。先把“堡壘”周邊的障礙清除然後再來最後清理這個“堡壘”,工作的難度肯定就小得多,效果也會好得多。
有關王未明的車禍在苟小山和賀得利那裏被突破後,麗春市中級法院副院長劉時輪又檢舉了苟益格的問題,並且提供了調查組完全沒有掌握的問題線索——苟益橋致王未明於死地,是為了殺人滅口。
將兩條線索合並到一起後,整個案子的線索也逐步清晰了。雖然還沒有獲得實質性證據,但卻基本上可以確定,王未明車禍是苟益橋經過精心策劃製造出的一起人為車禍。而苟益橋之所以要製造這起車禍致王未明於死地,是因為王未明意外地獲知了苟益橋殺害了那個叫趙紅豔的女人,苟益橋擔心王未明將此事透露出去或者是向有關部門反映,暴露他殺人的罪行,決定殺人滅口,因而精心設計、策劃了這起車禍。
盡管原因還隻是推測,但邏輯是清晰的,相關線索和事實輪廓也存在,下一步的工作隻是圍繞這個事實尋找證據來一一印證。
案子進展到這一步,可以說已經基本上算是進入到收官階段。為此,由省紀委副書記周有全和省公安廳副廳長薑成文召集,王未明車禍調查組和苟益橋問題專案組的成員全部參加,召開了一次聯係會議,共同對王未明車禍案的調查情況進行綜合,對問題進行分析,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梳理和安排。最後,大家都認同王未明車禍案的情況已經基本上清楚,原因也已經找到,對車禍的調查可以基本上結束,最後集中力量收集證據,驗證苟益橋致王未明於死地的原因。與會人員都認定,隻要把苟益橋置王未有於死地的原因找到,王未明車禍案也就完全清楚了。
最後,周有全和薑成文商量,將兩個專案組並為一個專案組,專案組下麵分為兩個小組,一個小組負責外圍證據收集,這個組由柯一南負責,主要以公安廳的人員為主;另一個小組負責攻破苟益橋,取得苟益橋的口供,由查立得負責,主要由省紀委的人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