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益橋的突出表現,自然引起了市中級法院領導們的注意。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人員雖然遠比縣法院的人多,但有能力的人也並不一定就多。之前市中級法院的相關領導曾動過念頭想把苟益橋從縣上調到市中級法院,但當時的南山縣法院院長不同意放人,盡管是中級人民法院要,但院長也堅決不放。苟益橋被提拔為南山縣法院副院長後不久,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因為年齡原因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新上任的中級法院院長一方麵為了培植自己的人員力量,另一方麵也為了顯示自己重視人才、重用人才,就提出把他早已知曉的苟益橋從南山縣調到麗春市中級人民法院。苟益橋在全市法院係統的表現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現在院長提出要把苟益橋調到院裏來,其他院長自然全部讚同。而這個時候因為苟益橋已經是副院長了,對他的管理權也已經不在縣法院院長那裏,而是轉為了縣委管理的幹部。這個時候市中級法院提出調人,是征求南山縣委的意見,而不是南山縣法院院長的意見。市上要人,南山縣委當然同意,畢竟是人往高處走嘛,並且縣上有人在市上,不要說辦事更方便,就是以後到了市上,至少喝口水也能夠找得到熟人。
實際上這是用人的觀念問題。有的人把人當作自己的人,哪裏都舍不得,結果可能是害了這個人。而有的人則非常開明,隻要是比自己所在地方好的地方要人,都放行。
人生的道路,實際上關鍵的就是那幾步,走對了就一帆風順,走錯了,就荊棘叢生。
苟益橋調到市中級法院後,就步入了他人生仕途的快車道。苟益橋剛調到市中級人民法院時,因為職位問題,隻任了個辦公室任副主任,但不久,新任院長就將原來的辦公室主任提拔為了機關的專職支部書記,把辦公室主任的位置騰出來讓給了苟益橋。擔任了辦公室主任不到兩年時間,在一次市上進行公開選拔副縣級領導幹部時,苟益橋參加公選,以筆試和麵試都是第一名的成績,被選拔為了市中級法院副院長。當了中級法院副院長後剛過三年,就遇上市上的領導班子換屆,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都要隨市上的領導班子換屆。苟益橋也就在擔任法院副院長剛好三年的時間,在麗春市領導班子換屆時當上了麗春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從而走上了副廳級領導崗位。
有句我們經常用來激勵年輕人的話,就是“逆境出人才”。確實,人處在逆境中知道努力,懂得奮鬥。而到了順境中,就會把很多事情都認為是理所當然,並沒有去想自己該不該的問題。
人不管在哪個環境中,奮鬥、努力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過上好日子。苟益橋在不到十多年的時間裏,從一個副科級幹部到了副廳級領導幹部的崗位上,特別是他調到市中級法院後,一路的順境已經讓他忘記了自己之前的奮鬥,開始在思想上放鬆不說,對一些利益的誘惑也失去了分辨,特別是那句“大蓋帽兩頭翹,吃完被告吃原告”的話,在苟益橋這裏慢慢地開始有所體現。一些案子的當事人為了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判決,都會通過各種關係找到法院的當事法官或者法院的領導,疏通關係,從中打點,希望能夠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決,特別是涉及到一些金額巨大的經濟案件和重案,案件當事人為了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判決結果,會不惜使用包括金錢、美色、權位等各種方法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也就是在這種氛圍下,苟益橋開始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不該得的好處得了,不該上的床也上了。在做這些事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貪贓枉法的情況,把法律的天平向給自己輸送了利益和好處或者是向自己輸送了更多利益和好處的人傾斜。
世上有一個可能是普遍的現象,就是當一個人自身存在問題的時候,為了掩蓋自己的這些問題,總會努力地從表麵上表現自己在其他人看來完全是正麵的東西。
苟益橋也是這樣,自己存在貪贓枉法的問題後,為了掩飾這些問題,無論是工作上還是待人接物上,都表現得更激進。在不知內情的人看來,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幹部。也正因為如此,在三年前,苟益橋又從中級法院院長的位置上到了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位置上。
苟益橋很聰明,智商非常高,他所做的非法事情,基本上沒有人知道,就是法院內部的人,也沒有人知道他幹了些什麼不法之事。相反,他還時時、處處以一個優秀領導幹部的形象示人,展示出他光輝的一麵,從而使一些人為他的那光輝的一麵所迷惑。
苟益橋在官場上混的時間越長,就覺得自己的內心越不踏實。在他兒子大學畢業後,就借到國外去讀書的機會,將兒子送到了加拿大,後來,又想辦法辦了移民,成了加拿大籍華人。現在在國內,也就是他和他在醫院工作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