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苟書記,你不知道,生兒子有生兒子的煩惱,生女兒也有生女兒的問題。譬如娜娜吧!雖然現在在你的關心下,工作算是落實了,但還要想到她能不能找到一個各方麵都不錯的對象。同時,現在的社會又複雜,一個女娃子一個人在城裏,擔心上當受騙不說,就是安全,我們也是每天都擔心著。基本上每天晚上我們都要打個電話,問一問在家裏沒有。如果在外麵,就總是擔心吊膽,直到回到了家裏,心裏才踏實了。”苗江左說。苗江左的擔心,可以說是每一個養女兒的父母都存在的共同擔憂。
“哎!也是的,生兒子有生兒子的煩惱,生女兒也有生女兒的煩惱。可憐天下父母心呐!可父母的這些擔心,做兒女的可能還不理解,認為是做父母的瞎操心。”苟益橋深有感觸地說。
苟益橋和苗江左的感慨,可以說是當今做父母的存在的共同點擔憂和麵臨的客觀現實。隨著國家各種政策如計劃生育政策、房改政策、戶籍製度政策等等的實施,特別是獨生子女政策的政策效應,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直延續到本世紀零零後年代這幾代人身上得到了直接而集中的體現。當今社會麵臨的各種各樣社會問題可以說是其他任何時代都完全沒有遇到過的。雖然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人們在思想上所承載的巨大壓力,同所麵臨的現實問題一樣,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這些煩心事,我們不去說它了,反正說也說不完。古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哪家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我們這代人,可以說是什麼問題都遇到了,但既然回避不了這些問題,就隻有順應時代要求,做自己該做的事。”苟益橋說道。
確實,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本世紀零零後年代,中國社會所發生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國曆史幾千年都沒有遇到過的,這個時代的這幾代人所承受的來自曆史趨勢及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麵的責任和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可以說也是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如何解釋和看待這些問題,不是一般人能夠回答的,而應該是社會學家們應該認真研究和回答的,但時至今日,也還沒有一個社會學家能夠對此說出一個能夠讓人勉強認同的說法。
實際上,苟益橋和苗江左聊起兒女的事,是想通過這種拉家常的方式,把他和苗江左的關係拉得更近、也更自然。苟益橋知道,自己隻要在現在這個位置上,就離不開苗江左對自己的支持,也就必須把苗江左緊緊地團結在自己身旁。
苟益橋作為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卻必須要把苗江左緊緊地拉在自己一邊,是因為他與池才長之間的關係以及他自己所存在問題決定的。特別是這次作為麗春市市長的王未明出車禍死亡後,他更是必須要想辦法把苗江左籠絡住,使其在這個問題上能夠密切配合,對車禍的調查做出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結論。苟益橋心裏非常清楚這次車禍的特殊性和影響的巨大力,如果這次車禍最後的調查結論不利,作為政法委書記,弄不好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栽跟鬥、出問題甚至聲敗名裂都完全可能。
苟益橋雖然是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但很多事也並不是他自己就能夠決定的。他要在官場上立足,同樣要受到來自方方麵麵的製約和約束,更何況苟益橋當領導的時間不短,因為自己的職務權力給自己帶來了多少好處,隻有苟益橋自己清楚,對於已經獲得的利益和好處,雖然不少都名不正言不順,但苟益橋也是決不會輕易讓其失去的。苟益橋也不敢相信自己失去了現在所擁有的這一切以後會是怎麼的日子,會給自己的家人帶來怎樣的痛苦。自己能夠擁有現在的權力、地位和利益,苟益橋知道這些都來之不易,可以說自己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犧牲。正因為來之不易,所以苟益橋也才唯恐其因為自己的不慎而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