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光輝一行人到麗春市醫院太平間時,王未民的愛人楚婷娜因為幾天的悲傷,已經哭不出聲音來了,隻是趴在盛放著王未民遺體的水晶棺上失聲幹號,王未民的兒子雖然隻有十二歲多,但對死也多少有一些認識了,他懂得父親去世後的概念,也在旁邊陪著楚婷娜高聲哭號。他倆母子的痛苦傷心,也引得一路的人內心裏一陣陣難過,想到一個人的生命說起來非常強大,但實際上卻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折騰,也就自感人生不易,暗想著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身體。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經曆過秋天後雖然枯萎了,但來年春天它又會重新發芽生長出來,但人卻不可能往死裏折騰一下後,再重生複活。
離開市醫院太平間時,楚婷娜傷痛得已經完全無法站立,是葉一鶯和柳誌蓉兩人把她強力挽扶、拖拽,才將她從王未民的遺體旁拉開,往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去。當天晚上,王未民的親人全部都留在了遺體告別儀式現場設置的靈堂裏,給王未民燒紙上香,陪伴王未民的亡靈。
王未民的遺體告別儀式第二天上午八點四十分準備開始。參加王未民遺體告別儀式的除了省上的來人、麗春市安排的人員外,還自發地來了一些麗春市的群眾,黑壓壓地有四五百人之多。
麗春市的群眾能夠自發地來參加王未民的遺體告別儀式,既使譚無忌感到滿意,也使王未民的家人感到滿意,這至少說明王未民在麗春是受到群眾擁護的。
主持王未民遺體告別儀式的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譚無忌首先介紹了參加告別儀式的來賓和人員外,宣讀了省委、省政府發來的唁電,同時,宣布了送花圈的主要單位。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四家班子,省委書記秦為民、省長宮新臣個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經信委、工行西原省分行等省級部門和單位,王未民家鄉的縣委、縣政府以及王未民生前曾經工作過的其他單位,麗春市四家班子、各縣區四家班子及市級部門和單位自不必說了,還有一些王未民在麗春時關心過的單位、群眾等等都送了花圈,譚無忌個人也送了花圈,總共可能接近五六百。
龔光輝在介紹王未民生平的時候,對王未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對王未民因公去世表示了極為沉痛的哀悼。在宣讀生平介紹的過程中,龔光輝聲情並茂地的聲音,讓現場的不少人噓唏感歎,有的人甚至在現場失聲哭泣。
一份簡單的生平介紹,卻寫出了這樣的水平,不愧是麗春第一枝筆的傑作。雖然麗春市委政研室主任劉善學寫好的稿子,經朱一清和譚無忌審查後,又送到了省委組織審查,但文章的基本格調,特別是文章的感情色彩卻是非常深厚,聽了後無不讓在場的人動容。
對領導幹部去世後的生前評價,並不是想怎麼評價就怎麼評價,中央是有明確要求的,特別是對黨政官員和國家公職人員,這個要求更是明確。雖然人們常常對死者都會放寬評價的尺度,但中央明確規定,對死者的評價不能無限拔高,不能為了讓家屬滿意缺乏原則地對死者歌功頌德,無論是對誰,都必須把握在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雖然這樣,但這篇生平介紹,龔光輝在宣讀時,還是引起了不少在場人員的首肯。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同誌心裏就更想,如果自己去世後,能夠得到組織上這樣一翻評價和這樣一篇生平介紹也就心滿意足了。
遺體告別儀式本來主是程序性的,所以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
雖然隨著參加告別儀式的人們的離去,王未民家人的悲傷也到了極點,特別是王未民的愛人楚婷娜,更是悲痛得幾近昏迷,但逝者已去,生者尚生,家人對死者的去世再悲痛,再難過,但都還得要繼續活著,為了死者,更為了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