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秦有益前麵這一段話,高遠誌對秦有益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好感,所以聽了秦有益直接問自己的話後,高遠誌也沒有多想,就對秦有益說道:“你說吧!”
高遠誌讓秦有益繼續說,秦有益象是受到鼓勵一樣,也沒有去想譚無忌會是什麼態度,就接著對高遠誌說道:“這些年麗春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麵,可以說確實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省委、省政府對此也是肯定的。但正如任何事都有它的兩麵性一樣,麗春全市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更多的是社會麵上的問題。譬如因為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土地資源,就勢必產生拆遷安置和移民的問題。實際上由於從上到下在這方麵的政策不明確、不一致,在各地都引起了不少社會矛盾。而這些矛盾和經濟發展的速度呈正比,越是發展得快,這些社會矛盾也就越突出。而社會矛盾又往往會折射到官場上來。同時,我們講的是政治經濟學,經濟越發展,經濟和政治的關係就越緊密。大家都知道經濟基礎決上層建築,但上層建築也會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如此一來,在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可以說經濟越發展,官商勾結的現象就會越突出。實際上這些年腐敗問題越來越多,我個人認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少企業老板掙了錢,而我們的一些官員對此心態嚴重失衡,由此刺激了一些官員的欲望造成腐敗現象突然的問題。這樣一來,各種問題交織,就形成了更加尖銳的社會矛盾。”
“你說的這些問題是比較普遍的問題,並非是麗春一個地方的問題。”聽到秦有益有些洋洋灑灑的話語,高遠誌忍不住打斷了他的話。秦有益這一段大道理似的話,並沒有說出任何和麗春局勢有直接聯係的事來。
“高省長,我知道我前麵說的這一段話大家不會感興趣,但它卻是我下麵要說到的問題的根源。這些年來,麗春存在的不少問題,都既具有共性,也具有個性。共性的問題就不說了,個性的問題相信我們麗春的每一個領導都感受過。麗春的社情民意比較複雜,過去和現在的班子在整肅政風、理順民風方麵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都不理想。官場與商界、商界與民間、民間與官場相互交錯重疊,似乎分不清也扯不明。作為市委政法委書記的苟益橋能夠設計謀害王未明,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問題折射到官場的結果。南山事件發生後,麗春這些年再沒有發生大的群體性事件,但並不說明局勢已經平靜,而是因為這些年采取了一些比較強有力的壓製手段。在這一點上,譚書記可以說是花費了不少心思,才把局勢控製到目前的這種狀況。但這種狀況並不容樂觀,隻要控製不住,稍有風吹草動,可能就又會暴發出來。今天上午高山縣發生的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能夠把麗春的局勢控製到現在的這種狀況,除了麗春采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手段外,還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省委保持了這些年麗春班子的相對穩定。因為班子比較穩定,大家對麗春的情況比較了解,在涉及到相關問題的處理時,就能夠比較好地把握分寸,不至於將小矛盾激化成大矛盾或者是將本來平靜無事的事激化成現實的矛盾。我想,省委在考慮麗春班子時的考量高省長應該是比較清楚的。實際上,我個人也認為,保持一個地方領導的相對穩定,對一個地方的發展和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年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我們不少地方的領導幹部換得太勤,到一個地方後情況還沒有完全弄明白就又調整了。因為換得太勤,一些幹部為了做出一點讓上麵看得見的所謂政績,以便能夠在職務調整時調整到更好的位置上去,就貪功求名,急功近利,隻做吹糠見米的事,不做夯基墊礎的事。特別是在處理一些涉及個人利益的矛盾問題時,因為不清楚前因後果,但為了擺平問題,不做深入的調查就做出決定。結果,表麵上看把問題解決了,但實際上卻隻是做了‘剪矢留鏃’的事,問題的根源仍然留在那裏,最後造成的後患甚至遠勝於沒有處理的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