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6章 借題泄憤(2 / 2)

“記得在上訪群眾圍困現場,你們的譚書記和我都在現場表態支持高山縣的交通建設,但上訪群眾們卻根本不相信,說領導們說話不算數,還說高山縣的縣委書記是‘空話書記’。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見在麗春、在高山,我們的幹部在廣大群眾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當領導得不到群眾的信任,那這個領導是如何當的?上訪群眾竟然要求我這個副省長寫下書麵承諾他們才相信,這可能是在全國都沒有的事?在座的都是麗春的領導,你們難道不想一想麗春的群眾對我們的領導幹部如此不相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高遠誌顯得非常痛心,“這隻能說明我們麗春的幹部這些年已經嚴重脫離群眾,完全沒有把群眾放在心裏。”

聽了高遠誌的話,譚無忌的心裏很不是滋味,但又無可奈何,人家官大一級,就是無事都可以批點評論一番,更何況確實發生了上午的事。譚無忌雖然非常清楚高遠誌這是在借題發揮,以發泄他上午在高山縣被上訪群眾圍困的怨氣,但自己找不出一點辯解的說辭,並且還無法辯解。

高遠誌在會上所說的高山縣的上訪群眾要求他寫書麵承諾,並且明確表達了包括對高遠誌、對譚無忌和縣上的書記都不信任的意思,上訪群眾還直接說高山縣的縣委書記周順友是“空話書記”,所有這些,都是譚無忌實實在在親身經曆、親眼目睹的事,現在高遠誌抓住這個話題說事,可以說是抓住了要害,用這個來責難他這個市委書記,譚無忌是無法應答的。

事情剛一發生,譚無忌就意識到高遠誌肯定會抓住今天上訪群眾的一些話,到省上的書記那裏去告自己的狀。省上的書記哪怕是完全不聽信高遠誌的話,但對今天實實在在發生在高山縣的這件事他不可能視而不見。這樣一來,自己可就是百口難辯!譚無忌知道,“有沒有群眾基礎”這話本身就隻是一個概念,在社會上普遍存在仇官仇富心理的大背景下,把任何一個官員置於普通老百姓中,讓普通老百姓去評判是非,最後的結果都不會理想。

現在高遠誌抓住這個話題在會上公開批評,雖然並沒有點名,但其話中所指,是任誰都聽得出來的。

“官大一級壓死人”,麵對高遠誌指桑罵槐式的批評,雖然譚無忌覺得自己越是辯解可能越是會引起高遠誌的不滿,但也不能總是讓他批評指責。也正是因為高遠誌在批評中沒有點名,譚無忌才覺得自己作為麗春市委書記必須主動站出來作一些解釋,否則,高遠誌的話一杆子把麗春的所有幹部都掃了,這不僅僅是讓自己完全沒有麵子,更主要的是會傷麗春幹部的心,這是遠比高遠誌在公開場合點名批評自己更讓自己難受和沒有臉麵。也因此,聽了一陣高遠誌的話後,譚無忌臉上不僅是青一陣白一陣,也在想著如何回應高遠誌的批評。

再說秦有益在高山縣和田一品商量確定了高山群眾群體性上訪的善後處理原則後,想到按照安排下午還要給高遠誌彙報,在彙報中高遠誌肯定會利用這種機會發泄他上午在高山縣被上訪群眾圍困的火氣。同時,也為了讓高遠誌更深入地認識麗春的局勢,並且也寄希望從高遠誌所說話中的字裏行間探測到他到麗春的真實目的,秦有益便邊和田一品商量上午群體性上訪的善後處理問題,邊讓田一品安排午飯,他明確對田一品說:“我吃了中午飯後還要趕回到麗都去,按照安排,下午市上還要給高省長彙報工作,上午出了這麼大的事,高省長肯定會借此機會對麗春的工作提出批評和要求,我作為市委副書記,要去聽一聽高省長的批評和要求,以便為做好下一步工作找到依據和方向。”秦有益的話說得非常正麵。

聽了秦有益的話,田一品雖然口頭上挽留秦有益,希望秦有益能夠多呆一會兒,但心裏也知道挽留不起任何作用。兩人很快吃完飯後,秦有益便急急忙忙地離開高山趕回麗春城區。這樣一來,秦有益在高山縣耽擱的時間並不長,甚至比高遠誌他們從高山縣到南山縣吃中午飯用的時間短,高遠誌和譚無忌一行到麗春城區時,秦有益早已到了麗春賓館。所以會議還沒開始,他就已經坐在了會議室他自己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