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山路崎嶇
在高遠誌的一片讚揚聲中,調研組和麗春市的陪同人員一行結束了在南山縣的考察調研,驅車前往高山縣。
由於高遠誌率領的調研組是統一坐中巴車到的麗春,譚無忌也安排市委接待辦讓麗春陪同的人員集中乘坐一輛中巴車。所以到南山縣和高山縣時,就不象第一天上午迎接高遠誌時,浩浩蕩蕩一長溜車。如此就避免了龐大的車隊幹擾正常的交通,從而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
秦有益作為主陪人員之一,也和譚無忌、諶建新三人一起坐在高遠誌他們的車上。本來他是可以不坐高遠誌的車的,但他不願意放過任何一點可能探知到高遠誌麗春之行真實目的的機會。
調研組一行從南山鎮出發時,秦有益非常想打個電話給葉白秋或者是田一品,告訴他們調研組一行已經出發往高山縣,讓他們做好準備。當然最根本的目的還是想了解一下葉白秋和田一品他們組織的上訪人員的情況。但秦有益又擔心自己打這個電話時葉白秋和田一品不知道自己和高遠誌一行人在一起,在電話裏說一些不該說的話,並且秦有益也擔心自己打了這個電話後如果南山縣的群眾上訪造成了不良影響,上麵追究下來,這個電話就完全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想到這些後,秦有益還是打消了急切想知道高山縣那邊的情況的念頭,放棄了給葉白秋或田一品打電話的想法。盡管這樣,秦有益還是安排賈宜春給高山縣委辦公室打電話,告知調研組一行已經從南山出發前往高山縣。讓賈宜春打電話告知高山縣,是非常正常的做法,即使今後有什麼問題,自己這個安排也說不出任何不應該。
秦有益清楚,隻要高山縣那邊接到賈宜春的電話,知道調研組一行已經從南山出發,葉白秋和田一品二人也自然就知道這個情況,會抓緊做好相關安排。
南山鎮位於南山縣縣城與高山縣之間,與高山縣縣城相距五十多公裏,並且多是山路,有一段路還比較難走。南山縣領導把高遠誌及譚無忌一行一直送到交界處後,高山縣的領導們也早就在南山縣與高山縣的交界處等候迎接。由於事前譚無忌要求給兩個縣打招呼,迎送都不能搞得浩浩蕩蕩,所以兩個縣送和接的車輛都不多,都隻是書記和縣長各坐了一輛車,再加上一些必須參加送和接的人員,車輛也不多,就是高山縣和南山縣的領導們都一起到交界處,也隻有七八輛車。
高山縣到交界處來迎接的人員有書記周順友,縣長葉白秋,縣委副書記和常務副縣長和高山縣電視台的一名攝像記者,一共也隻有六七個人,雖然高山縣也安排了一輛交警開道車,但也仍然體現了輕車簡從原則。
當譚無忌看到高山縣領導在邊界處等候時,就讓秦有益給高山縣的領導打電話,說時間緊就不下車打招呼。到了高山縣領導等候的地方,車子也不停,而是直接走。這樣一來,省市兩輛車到了南山縣與高山縣的交界處時,雖然高山縣的領導們都希望能夠和省市領導們握個手,南山縣的領導們也希望和省市領導們告個別,省市領導們都沒有下車,兩個縣的迎送領導雖然都心裏耿耿的,但也隻好各自驅車走人。
按照慣常的安排,應該讓高山縣的書記周順友坐到高遠誌乘坐的車上,但因為沒有人下車,也就沒有人想到讓周順友上到省上的車上來。
秦有益本來希望趁停車寒暄的機會悄悄地向葉白秋了解一下情況,並再次悄悄地叮囑一下葉白秋,但現在領導們不下車,他也不可能獨自下車,便隻好向站在車門外的葉白秋示之以目,希望以短暫的目光表達自己心裏的想法。
葉白秋也正好看到秦有益詢問的目光,便微微點頭向秦有益示意,表示一切都準備好了。
高山縣是麗春市最南端的縣,過了高山縣再往南走,就到了西原省另外一個可以說是西原省最窮、最落後的市。
進入高山縣後,道路狀況就開始變差,不僅路麵破爛,沿途彎道也不少。由於從高山縣以南的地方都是窮地方,西原省不太重視,麗春市也同樣不太重視。而對從高山縣開始的路,省上不願望花太多的錢,麗春又沒有太大的經濟實力,所以這一段路況就一直不好,無論是高山縣的老百姓還是到高山縣的人,對這條路都可以說是怨聲載道,但又無可奈何。到高山縣隻有這一條路,路再爛也得走。
高遠誌是省政府分管交通工作的領導,這次到麗春又專門是調研交通工作,譚無忌倒覺得正好讓高遠誌感覺一下這條爛路的破爛程序。進入高山縣後道路越來越崎嶇,路麵越來越爛,汽車走在上麵也越來越顛簸,譚無忌便用風趣的口吻對高遠誌說道:“高省長平時都是走在光滑的白油路、水泥路、高速路,很少走這樣的顛簸路吧?正好,讓高省長疏鬆疏鬆一下筋骨,感覺一下到高山縣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