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益知曉譚無忌對朱一清的態度後,也曾想把朱一清拉攏到自己的圈子裏來,但又覺得朱一清的能力確實太弱,即使把他拉到自己的圈子裏也幫不了多大的忙不說,說不定還會引起譚無忌對自己的不滿。也因此就沒有刻意去籠絡朱一清,而是完全以一種正常的同事關係對待朱一清。當然,秦有益對朱一清這裏也並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利用自己市委副書記這個職務時不時幫襯一下朱一清,使朱一清不至於在市委秘書長這個位置上幹得太尷尬,甚至站在自己的對立麵。對此,朱一清心裏是清楚的,也因此他對秦有益才沒有什麼意見。
這倒應了那句“救急不救窮”俗話所說的道理。譚無忌把朱一清提拔為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等於救了他的窮。但窮的問題不是救濟一下就能解決,而是必須從根子上解決,而窮的根子多種多樣,有的窮根完全無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救濟了,不僅起不到作用,次數多了,被救濟者反倒會認為是救濟者的責任,久而久之產生依賴不說,稍不如意還會被被救濟者埋怨,認為是救濟者沒有盡責任、失職。
窮根難治,這也有如朱一清能力差不是一子就能提高一樣。能力的提高必須經過不斷的鍛煉和培養,也取決於本人的基本素質。有的人就是鍛煉、培養,也無法提升其能力。朱一清雖然不屬於這種人,但其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確實是不強。但因為朱一清是譚無忌自己提拔出來的人,對於朱一清的弱能,也隻能是心知肚明,自己不好否定自己。他對朱一清不說啥,其他人自然也不會說啥。這也是雖然朱一清能力並不強但卻至今仍然在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位置上的原因。
而秦有益對朱一清平時所做的一些事,則有如救急。譬如有時候譚無忌對朱一清表示不滿時,秦有益會在旁邊搭個台階,為朱一清做一些辯解,或者是在朱一清遇到什麼問題時,主動幫他出出點子,或者是幫助協調一些問題等等。也因此,朱一清對秦有益的好感遠比對譚無忌的好感強。
一個人在急迫的時候,對於伸出援手的人會感到特別感激也是一種正常反應。有句俗語不是說“渴時一滴如甘露”嗎?而錦上添花的事不一定被人記得住,但雪中送炭的事是一定會被記住的。這也是“救急不救窮”這句俗語提醒我們的基本道理。
“話倒不是這樣說。這一次高遠誌要到麗春來的消息,是譚書記第一時間聽到的。自從王未明同誌車禍去世後,省上的領導除送歐陽永好同誌到任時書記到過麗春後就沒有其他省領導到麗春,譚書記作為市委書記,心裏還是比較著急。你也知道,省上的領導不願意到麗春,那就說明麗春存在讓領導們不滿意的方麵。譚書記現在提出分別陪同的這種辦法,可以說是比較妥當的一種做法,特別是讓你和歐陽永好一起到省城去迎接和宴請京城***的領導,則更是一種高明之舉。要知道,這樣一來,既顯示出麗春對京城***這位領導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麗春對這位領導的尊重,也為歐陽永好同誌給足了麵子。而對於高遠誌來講,市委書記親自陪他,他也會覺得自己有麵子。這可以說是一舉幾得的事。”秦有益對朱一清說道。表麵上他是要說服朱一清,使他能夠愉快地和歐陽永好到省城去迎接、宴請京城***的領導,實際上他這是在為自己能夠想出這種幾全其美的辦法而自我陶醉。
“秦書記你放心,既然你都已經說了,這是你和譚書記一起商量確定的事,我肯定積極服從,並且配合歐陽永好市長在省城把京城***的這個領導接待好,陪同好,並把他順利地接到麗春來,決不會讓他感到不滿意。”朱一清表態似地對秦有益說道。
“我相信,以朱一清的能力和水平,辦這點事完全就是小菜一碟。”秦有益順著朱一清的心意說道。秦有益擔任領導多年,知道如何調動下麵同誌的積極性。
誰都願意聽好聽的話,對於不好聽的話誰都反感。而要調動或者激發一個人的積極性,就需要多說好聽的話,多說肯定的話,擔任領導多年的秦有益自然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