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八十一章 當世聖人(1 / 3)

“怎麼想到的?嗬嗬,友若先生,這你可是高看我了,我一個人又豈能想出來這麼多的東西來。這些東西乃是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共同想出來的,有些是經過驗證的,有些還隻是猜想,是需要我們以及後人去驗證他的正確與否的。”高雨看著荀諶說道。

隨即,高竣走到一個書架的前麵,拿出了一卷書,攤開之後,接著對荀諶說道:“你看這本書叫做地理學。我知道,像友若先生這樣的智者,肯定是天文地理,無所不精。但實際上,我們所精通的地理,比起這真正的博大的地理學來說,又是何等的簡陋啊!”

隨即,高竣隨手翻到了其中的一頁,掃了一眼,不禁一愣,然後笑道:“就比如說這頁上所記載的東西,我們腳下所踩的大地其實是圓的。這個說法放在以前,友若先生可會相信?”

荀諶呆呆的看著高雨,也是呆呆的搖了搖頭。

“是了,友若先生肯定不會信。如果我們腳下所踩的大地是個大圓球的話,那麼另一邊的人豈不是要掉到不知何處去了!但是現在,我在書中列舉出了證實大地是個圓球的事實。最簡單的就是帆船由遠及近,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船帆,然後船身才會緩緩的露出來。那麼在什麼形狀的東西上麵會使我們首先看到船帆呢?友若先生想想是不是隻有在圓球上會是這樣?”

荀諶聽罷仔細的想了想,然後眼中露出了震驚的神色:“沒錯,隻有在圓球上才會先看到船帆,其餘別的形狀都不行!隻是這樣的話......”

“沒錯,這樣的話又會派生出許多新的問題來。如果大地是個圓球的話,那麼我們又為何能在這個圓球上站的這麼穩?大地另一邊的人為何沒有掉下去?好多的新問題,又好像涉及到了許多不同的領域,這就需要有人在這些不同的領域去研究這些問題了!所以說了,這格物致知之學,不同於孔孟儒道,也不同於任何百家之學,乃是窮理之道,求索之行!”高竣緩聲說道。

“但是證明出來這些東西又有什麼用呢?”高雨又問道。

荀諶此時已經徹底的呆住了,隻是在不住的搖頭。

“說到底,不過是為了讓我大漢百姓能夠更好的生活下去罷了!”高雨直接給出了答案。“那麼,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又如何用之於民呢?”高雨又問道。

見荀諶現在已經是隻知道搖頭,高雨笑了笑說道:“就拿這本地理學來說,除了可以應用在行軍打仗之外,還能用在哪裏呢?其實用處實在是太多了,拿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吃,也就是農事來說,通過研究我們能夠得出結論,農作物想要生長,需要的是陽光、溫度和水,知道了這三點那麼事情就簡單了,我們隻要給農作物提供足夠的光、溫度和水,那麼是不是在寒冷的冬日,農作物也能夠生長呢?事實證明是可以的,我們在土地裏扣上大棚,在其中建幾處火爐控製大棚中的溫度,這樣即便是在寒冷的冬日,農作物也能夠生長,雖然長勢不比夏日,但是仍舊是生長了。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的冬天我們也能夠吃上新鮮的綠菜的緣故。”

“而實際上,地理學的應用又豈是僅僅在這一點啊!上至天地形成,下至水利農桑,這地理學都是必不可少的!”

這本地理學,其實也隻是高雨根據自己前世所學編寫出來的。前世他隻是個即將高中畢業的學生,所學不過是初中高中那點很淺顯的東西,但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卻已是驚為天人了。這點東西早在高雨當年來到遼東之後,便全部都一心一意的寫了出來,他信不過自己的那個看似無用的金手指記憶力強化,他怕有朝一日這個金手指就土壤中消失不見了,或者是自己因為時間流逝的緣故而忘掉。什麼都不如記在紙上讓他感到心裏踏實,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