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癌症(一)(1 / 2)

第一節癌症的基本概念

現在,癌症不僅早已家喻戶曉,而且成了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一談起癌症總不免心情沉重,甚至有談癌色變之感。為什麼?一是它非常凶惡,我國每年約有64萬人死於癌症;二是它總給人一種不可捉摸因而防不勝防的感覺。雖然很多人把癌症看作是一個凶惡的頑敵,但知道癌症究竟是什麼疾病的人恐怕並不多。

癌症的英文名稱是Cancer,它是由拉丁語“Cancer”和希臘語演化而來的,這兩個詞的意思都是“螃蟹”。據說,腫瘤中腫脹的靜脈看上去就像是螃蟹的腳,而且,一些惡性腫瘤有中心核、核周偽足有如“四肢”,與螃蟹相似。癌細胞還可以從這個中心擴散到機體的其他部位。用外形凶惡且善爬動的螃蟹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癌症凶惡且易擴散的特征。

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腫瘤。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瘤”這一病名的記載。宋朝,乳腺癌被稱為乳岩或乳癌,“岩”與“癌”通用。以岩石的堅不可破來形容癌症難以治愈的特征,真可謂入木三分。無論岩石也好,螃蟹也罷,都說明人類對癌症的認識過程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說來也很有趣,癌症極為複雜,在當今世界的很多地區已成為死亡率占第1位的疾病,但是描述它的竟是如此簡單的術語。

幾個世紀以來,癌症的定義不斷改變,歸屬這一術語的損傷的數量和種類不斷擴大。今天,我們知道,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惡性腫瘤中按發生來源區分,將來自上皮組織的稱為癌,來自世界組織的稱為肉瘤,來自上皮組織的癌遠較肉瘤為多,因此常常把惡性腫瘤統稱為癌症。那麼到底什麼是癌呢?癌症是機體中發生的與周圍組織不相協調的新生組織,它的細胞分化小成熟,長快,常向周圍或遠處組織蔓延和擴散。它消耗人體背養,破壞正常組織,產牛泰素危害機體。

從細胞腫瘤細胞是失去調控的細胞。它們逃脫廣體內嚴密的細胞生長調控係統而“瘋長”起來,這種惡性增殖的最終結果就是惡性腫瘤。從這個意義人類從來就曾完全逃出癌症的陰影。據記載,第一例人類癌症,或者至少可能是癌症,追溯到5300-4500年前。但實際癌症比人類本身的曆史還要泛.因為古生物化石中留有腫瘤的痕跡。所有研究過的動物都能發生癌症。同樣,在所有研究過的動物中也都能誘發惡性和良性腫瘤。例如,一種致癌劑,亞硝基化合物,對包括昆蟲、爬行動物,龜和哺乳動物的39種動物都有致癌作用。間樣,病毒能誘導下多動物發生腫瘤。植物也一樣,也有類似腫瘤的惡性生長,例如番茄莖杆的贅生物。可見,癌症不僅威脅著人類,而亂也危害著許多動植物。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看,癌症似乎與年齡有關。雖然兒童患癌症的情況並不是沒有,仉是30歲以上的年輕人確實很少患病,而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那麼是不是衰老過程就足以解釋這一現象呢?從表麵看,年紀越大,接觸致癌物質的時間就越長,患癌症的危險也就越大。不過兒童及年輕人中發病率低有其他意義。首先,絕大多數情況,人們接觸的是“一般”水平的環境危險因子,罕見的高水平情況除外,如某些工作環境,癌症化療或像原子彈爆炸那樣的災難),環境因子的作用在數年後才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在癌症發生的第一個事件(常稱為“啟動”)到出現臨床症狀之間的時間,但這時間也可以縮短。如果致癌因子和遺傳因子發生相互作用,機體對“一般”水平致癌物的敏感性就會提卨。這就是為什麼兒童也會患癌症的原閃。第二,癌症在處生育最活躍階段的人群中的發病較低,因此並不威脅人類的生存。這和某些傳染病不同,那些在人類各年齡組都能廣泛流行的傳染病有可能使人類。

對癌症的另一個誤解是生活水平高的人容易得癌。事實並非如此,癌症不是典型的“富貴病”。那麼為什麼現在患癌的人比過去多呢?原因是多方麵的,工業發展起汙染,環境危險因素增多;醫療條件改善,檢出癌症的能力提高;再有生活水平提高後,期望壽命也提高廣大多數人都能活到癌症高發年齡組。不過,調查表明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群癌症死亡率高幹社會經濟地位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