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小試牛刀(2 / 2)

“皇上說給太後三天時間,讓太後看完後寫一篇文章出來……”

“文章?什麼文章?”蕭琪琪奇道,“有題材嗎?”

“題材是什麼東西”翠兒搖頭,“別的皇上沒吩咐。”

蕭琪琪掂了掂手中的書,胡亂翻了幾頁後開始琢磨著這個皇上的用意。

毋庸置疑,這幾本書都是治國的,那幾本手抄本看著很費眼睛,雖然是繁體字,不過好歹是正規小楷寫的,蕭琪琪看了看,也是一些這方麵的意思。

這個皇帝到底要自己幹什麼?平白無故讓自己什麼寫文章?難道以為自己會看書是假的?蕭琪琪好勝心上來了,既然讓寫,自己就寫篇論文給他,也好,打發一下時間。

《國策》也就是《戰國策》,描寫的是戰國時期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期的曆史特點和社會風貌,而論語則主要是闡述孔子的思想,簡單的說,就是闡述孔子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的思想體係。

從這些書不難看出,這個皇帝的治國之道應該是肯定孔子的思想、崇尚儒家文化。而論語則是闡述孔子的“仁”、“禮”、“中庸”、“教育”、“孝”、“天命”思想,那就以此為核心展開吧。當然不能麵麵俱到,自己寫嘛,當然得結合自身的處境來寫,那就重點就寫“仁”。

“仁”,謂“仁者愛人”,包括恭、寬、信、敏、惠,這一主張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暴政;“愛人”,還需要講究“忠恕”之道,最典型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後一點總結:“仁”不僅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修養,也是統治階級治國平天下需要遵循的準則,治國安邦最根本的是需要以教化之道……

有了思路就有了大綱,有了大綱就有了下筆的動力,蕭琪琪手握狼毫,先在一張紙上寫下大綱後,就在桌上鋪開宣紙開工。

蕭琪琪根據腦海裏上學時的記憶,再翻著麵前的幾本書,找著相關的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不知不覺,一個下午就在這樣的充實忙碌中渡過了。

翠兒要掌燈的時候,蕭琪琪將狼毫一放,吹吹宣紙上的墨跡,小心放在一邊晾幹,這才伸伸懶腰,揉揉酸痛的手腕,“翠兒,這樣寫字太累了,費時費眼還費力氣,有我習慣用的筆就好了……或許還能快一些。”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蕭琪琪感到慶幸的是,自己沒有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地步,所以,寫這篇文並沒有多難,就當是考試了,一般命題考試作文也就給個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要求兩千字。而自己不善長用毛筆,所以寫兩千字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

聽了蕭琪琪的自言吸引,再看看旁邊晾著的一小疊紙箋,上麵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將翠兒驚住了。

“太後,您這就夠快的了,還能更快?”翠兒給蕭琪琪遞上一杯茶,一邊圍著蕭琪琪寫的那些紙張“嘖嘖”稱讚,“太後,奴婢雖然不識字,但奴婢覺得,太後的字可以和皇上寫的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