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樊噲,那是呂雉的妹夫,所以劉邦說過,太子羽翼已豐,其實劉邦就是暗示戚夫人別跟呂雉鬥,不然就是以卵擊石。
劉邦去世以後,成為人彘,千百年來一直以悲戚的想象留在人們的腦海裏。
可是也不是戚夫人一個人的原因,劉邦一死給戚夫人埋下貪婪的種子。
劉邦總說劉盈軟弱無能,誇劉如意怎麼怎麼像他,就勾起來戚夫人的野心。
。
戚夫人並無政治手腕,殺呂後,趙王如意、戚夫人也無法掌控朝局,劉氏江山必危。
劉邦說太子羽翼已成,並非實話,隻是托詞,真正原因是,他已經沒有時間精力為如意布局,他固然愛戚夫人、如意,但並沒有昏頭。
晉獻公殺申生、逐夷吾、重耳,可是一旦身死,驪姬、奚齊根本保不住晉君之位。
至於呂氏外戚的威脅,是劉盈早死且無後才造成的局麵,非劉邦所能逆料。
在劉邦心目中,他死後劉氏江山的最佳看護者,恰是呂後,呂雉,在整整15年的“女皇”生涯中卻做的相當不錯。
整個漢初,由於劉邦本人的領導流氓化以及帝製磨合新時期的特殊環境,劉邦死後的政局是並不穩當的。
雖然異姓王都被掃幹淨了,但還有一幫老革命呢!一大堆的功臣宿將,過去都是和老皇帝喝酒,稱兄道弟的這幫人服不服你?你鎮不鎮得住,對於年輕的漢政權來說很重要。
劉邦總是喊著:老子這份天下是馬上打下來的!這種話說起來往往特別過癮,但對別人也會起到榜樣的作用。
畢竟你當初不就是個混子嘛!你既然可以打,也許我也能呢?你確實很牛,總是有大龍護體,但你兒子可不一定。
關於劉邦的接班人問題,史書中比較熱鬧,各種篇幅的換太子描寫有很多,但實際上,即便是劉邦非常想,但他真正落實時,卻並沒有什麼選擇。
因為他隻要想到自己會有一天過早的離開大漢人民,他就會想明白,在他死後,隻有他的正妻呂後,或者說以呂後為首的呂家,有這麼大的分量能夠鎮的住他的劉家江山。
但是吧,呂家的這兄妹幾個忒能耐也成為了困擾劉邦人生最後幾年的頭疼事。
人生豈能盡如意啊!呂後從劉邦創業的那一天,就將自己定位成了老板娘,賢內助。
以呂後哥哥呂澤為首的呂家集團,則是劉邦定鼎天下中一個無法忽視的大分量因素。
可以說,劉邦縱有千般無奈,最終還是托孤給了自己這位媳婦的。
你辦事,我放心,你特麼看著來吧。
劉邦一輩子識人沒打過眼,可見呂後無論從能力還是立場,是讓他放心的。
呂太公當年相中劉邦後,為了表達自己對多年都沒有看到過的奇葩麵相的喜愛之情,將自己的親女兒送了出去,認為自己不平凡的女兒終於找到了正主。
呂雉由此開始了不平凡的一生,所謂不平凡,就是上半輩子勞身,下半輩子勞心。
她人生的前半段,並沒有像自己老爹說的那樣,顯露出什麼大富大貴的模樣。
日子一天一天過,美女變成老太婆,呂後望穿了秋水卻依然沒有看到什麼轉機的可能,而且不要說富貴了,自己簡直是被當成了長工使。
由於劉亭長經常滿世界浪蕩,又不幹活,掙得那倆錢又不夠他自己敗的,所以呂後隻能一手事生產,一手帶兒女,親自帶著孩子們下地幹活。
我相信,呂雉的內心深處對他爹是很不滿的,因為他爹明明白白的看走了眼,劉邦都成糟老頭子了,天天還吊兒郎當的,哪裏會是什麼貴人!
不過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呂太公的家庭教育是有多麼的到位,因為即便並沒有過上好日子,呂後依然日日夜夜的為家操勞,幫襯劉邦,無怨無悔。
呂太公教養出了一個相夫教子,賢惠持重,任勞任怨的好女兒。
守得雲開見月明,人生很長,隻要不死,就會出頭,但迎接大福報的前提是,你自己修煉的夠深厚嗎?呂雉還不知未來等待她的是什麼,但生活卻一直在往她身上加砝碼,似乎就是要看看,這個女人到底是個什麼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