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就是劉邦明媒正娶的正妻呂雉,她為了劉邦能夠稱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後一位就是劉邦最疼愛的戚夫人,他的後宮佳麗諸多,可他最愛的終究是這位戚夫人。
戚夫人如此受寵,這讓本來就難得與劉邦一敘的呂雉十分的惱火,下定決心將戚夫人除之後快。
呂雉的狠毒劉邦是見識過的,劉邦也能感受到柔弱的戚夫人在這場後宮爭鬥中必定不會有好的結果,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能夠在自己逝世後安穩度日,劉邦在背地裏悄悄地為戚夫人鋪好了路。
戚夫人為劉邦誕下一子劉如意後,在這母憑子貴的年代,戚夫人仗著劉邦的恩寵,整日在劉邦的耳邊哭哭啼啼,希望劉邦能夠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這一次兩次還好,時間一長,劉邦也看出了太子劉盈性格軟弱極其不喜,心生動搖之意。
這讓呂雉倍感危機,立馬找到了謀士張良出謀劃策。
在張良的帶領下群臣向劉邦表態自己對於劉盈為太子的支持,而劉邦在看到眾多大臣都支持劉盈之時,也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而劉邦深知這件事的背後有皇後呂雉在操縱,再加上自己也已時日無多,便開始擔憂自己心愛之人的安危。
劉邦曾多次提醒戚夫人想要扭轉局麵是不可能的,呂雉的手已經伸到了朝堂之上,再加上自己也不可能一直保全母子二人,如若戚夫人想要保全自己與兒子,必須先向呂雉服軟。
可是戚夫人沒有好的心智,隻有野心,一心搶奪,如此年輕氣盛的她,劉邦為她提的建議一絲一毫都沒有聽進去,更是多次衝撞了呂雉,令呂後大怒。
戚姬將兒子劉如意所住的宮殿養德宮,擅自改成了魚藻宮,不改還好,這一改就表明了戚夫人與呂後做對的決心。
魚藻一詞出自於詩經,意思為魚戲藻間,指的便是周王與妃子之間嬉戲作樂的美好畫麵。
呂雉那麼聰明的一個人又怎不知戚夫人心中所想,這讓劉邦對此更加擔憂,以此想出第二個計策。
為了消除呂雉擔心太子之位被搶的疑慮,封劉如意為趙王,更是賜他封地。
劉邦希望戚夫人能帶著如意一同前往封地,安度餘生,為了防止戚夫人的倔強,劉邦還特地命將當時的禦史大夫周昌提拔為趙國國相,希望能夠保全戚氏母子免受呂後折磨。
做完這些他還是不放心,更是給太子劉盈寫下了一封信,想通過親情讓劉盈保全二人。
在做完這些後劉邦安然逝世,可他終究沒想到做了那麼多的準備依舊阻撓不了戚夫人想要兒子坐上皇位的野心,同樣也沒想到呂後的心狠手辣。
戚夫人在劉邦逝世後被呂後囚禁於後宮之中,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就是這首詩點醒了呂後,她在告誡呂後,她還有個為王的兒子,能夠替自己報仇。
這才有了之後呂後為了能夠穩固兒子的帝位,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更是將劉如意毒殺以絕後患。
這人不是一個傻子嘛!你弱,你就沒有意識到?你還敢對人家示威,都被監禁了,還要拔尊。
想讓你兒子給你報仇,你兒子得有那個本事,還得有那個命,你根本鬥不過人家,還向人家宣戰,你就不會想後果?
不知深淺,不知死活,就是找死呢,也不怪呂後收拾她,真的該收拾。
前世有那麼多的教訓,這一世還是惦記儲位野心不死,不甘寂寞,就是惦記劉邦,藺簫都後悔接了這個任務,如果她再搗亂,藺簫就劃拉一下子皇宮的珠寶玉器甩袖子走人。
她的奴才哭哭啼啼的求她再得帝寵,可就是對了戚姬的心思,她就再次的央求藺簫除掉呂氏母子和呂家人。
她真的舍不得劉邦的寵,前世享盡了榮華富貴,把那做人彘的痛苦全都忘了。
藺簫狠狠地怒斥她一頓,隨即抽離她的靈魂,這樣自己替代她了,不然就不知會鬧出什麼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