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入局(1 / 2)

二三四年的一個初夏的夜晚,涼風習習,雲氣稀薄,輕霧彌漫。仿佛這五丈原上也有了一絲俯瞰群山之氣。

一隻白額雄鷹從遠處雲端疾衝而下,飛過湍急的渭水南岸,長嘯一聲,雙翅急斂,越過一個高聳的山坡,隨後再次展開羽翼,滑翔在空中。雄鷹身下,無數的火把和營帳連綿數十裏,黑暗的平原上,無數的火點彙集在一起,如熔岩般無聲的閃爍著,構成了一幅隻有在貫穿地心的岩漿層才能看到的壯闊場麵。

雄鷹下落至低空,在無數營帳之間穿梭,如魚得水般暢通無阻,一隊隊穿著甲胄手持長槍巡視的兵卒視若無睹,隻是在晚風中感到了一股清涼的氣流擦身而過。

中軍大帳之上,穩坐著一名中年儒士,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似胸藏天地之機。隻是已經呈現出花白色的頭發令他看上去老了不少,歲月在他臉上劃下了一道道痕跡,那個少年就學與水鏡先生門下的絕世天才,如今已經略顯老矣。

不過,那張剛正的臉上,依舊帶有一切盡在掌握的從容。

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此人正是中國千古傳唱的曠世奇才——諸葛亮。

手扶桌案上的羽扇,諸葛亮心中一動,抬起手臂,一隻白額雄鷹片刻間落在了諸葛亮的肩頭。

“兵甲十萬,若對岸不是那司馬仲達,此時倒仍有些回轉之術。”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情蕭索,撫摸著立在左肩上的白額鷹。

帳下兩排分手而立的十數員武將低著頭,無人敢接丞相的話。隻有一人例外。

“丞相之病乃是操勞過度,好好休養兩天便好,”一名將領沒有站在帳下左右,而是侍於諸葛亮身後一側,抬眼望去,此人劍眉星目,龍章鳳姿,年紀不大卻有嚴毅威重,正是之後繼承諸葛亮衣缽的其得意弟子。薑維眉宇間憂色忡忡,向諸葛亮拱手道:“丞相勿要多慮,這幾日的軍務由弟子代勞與諸位將軍共同商議,想必不出數日,那司馬懿必會壓製不住部下出陣,到時……”

諸葛亮慢慢擺了擺手,氣色浮現出一股病態的紅暈,薑維連忙退下站好,諸葛亮才緩緩說道:“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薑維忍不住又要說話,諸葛亮搖起羽扇,示意薑維不用多言。“東吳現正兵分三路對魏猛攻,吾等諸位將軍構築營寨,屯田耕作,明日繼續出陣挑戰,以待良機,萬勿急躁。”說罷揮了揮手,眾位將領轟然告退,看著軍師又忍不住重重咳嗽了幾下,心中無不擔心掛念。

待眾人出賬之後,薑維急急的問道:“天象雖然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

諸葛亮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徒兒,伴著燭光,用手蘸了蘸案子邊的茶水,手指在桌案上一筆一劃的寫著字,“伯約,你可記得前幾日主公遣來的李福?”

“屬下記得。”薑維一時被岔開了話題,隻得回答道:“丞相病重的消息一傳到主公那裏,主公便立即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看望丞相。”諸葛亮仍然不緊不慢的在桌案上畫著,緩緩道:“我主劉禪,實乃明主。我在多年前看到他的第一眼,便已有眉目。”

薑維沉吟片刻,小心道:“師父的意思是,主公擁有人格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