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相見不相識(1 / 1)

契子

一雙滿是劍痕的手,拿著一塊白布輕柔的擦拭著一支通體翠綠的古笛,雖著一身破舊的黑衣,卻仍遮不住那一身冷冽肅殺之氣。身旁是一把滿是斷痕的玄鐵劍,他靠坐在瓊花樹下,偶有路過的行人大都被他那冷氣所逼不由自主的加快腳步,但當不小心觸及到那雙無神的眼睛,又驚歎這定是個有故事的人。

【一】

上元佳節,燈花斑斕,麵對著熱鬧的燈會,一身黑色錦衣、手拿玄鐵寶劍的夜煞顯得與此格格不入。周身散發著冷冽的寒氣,已經十年未曾見過這樣的環境氛圍,讓此刻置身其中的夜煞俊眉緊皺,周圍的行人走到他身邊不自覺的避開,也許是怕那冷冽的寒氣吧!跟著略顯擁擠的人流向前走,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吸引了眾人,順著聲音尋去,隻見在湖中,由遠及近一輛船緩緩行來,船廊四周掛著翠綠的紗幔,因船行而帶起的微風使紗幔輕輕的浮動,船梁的正前方掛著一個八角的繪著文竹的素色宮燈,看似不起眼的小船,但若是明眼人便會發現船身竟是由紫檀木所製。隔著紗幔,隱約可見船內有兩名女子,一坐一立,笛音就是從船上傳來的。

夜煞見此情景,在唇邊不自覺的勾起了一對淺淺的梨渦,轉瞬即逝。

“原來是青鸞公主啊!”不知是誰在人群中說出了這話。

“如若我能見一眼青鸞公主的真容,那我這一生便滿足了。”一人發出了癡癡的聲音。

旁邊的一個儒衫的男子聽後嗤笑道,“得了吧,就你這樣子,人家公主才不會見你呢。”

“你誰呀,憑什麼這樣說我!就你這樣弱不經風的,你以為你能見到公主的真容呀。”

“青鸞嗎?看來在京城的這段日子不會太無趣了。”他看了一眼湖中行船,不在理會眾人的爭吵,轉身提起運起輕功離開了此地。

船中坐著的青衣女子好似感應到什麼一樣,笛聲一頓,抬頭對上貼身侍女白霜擔憂的目光,安慰的一笑繼續將曲子吹完。

大睿朝的青鸞公主如今也不過二八年華,之所以在百姓心中如此出名,是因為在她出生之時,皇後的朝鳳宮內瓊花瞬間開放,皇城裏瓊花飄香,沁人心脾。哪怕在十六年之後的今天,提起當時的奇觀無人不陶醉。因是帝王的第一個孩子,且又是自己所愛的皇後所生,一高興便給了這個孩子無上的殊榮,給她賜名為青鸞,並準許她可以任意出宮,賜免死金牌一枚,公主府一座,待到她成年,皇宮和公主府可隨意居住。此消息一出震驚朝野,百官猜測,若皇後此次生的是個皇子,皇帝大概會封為太子也不一定呢。

民間傳言,自青鸞公主十二歲之時元宵節時遊湖一曲笛音吹奏後,以後每年的元宵節都會帶著侍女在這天乘著同一條船吹一首笛曲。但是眾人從未見過她的樣子,因為她這幾年隻有元宵節會出宮,且這幾年隻吹同一曲,從未換過。所乘的船四周被紗幔所遮,無人能看到裏邊人的樣子。於是便漸漸被百姓神話了:說什麼青鸞公主的笛音能治愈人的心靈,她幾年不變的習慣其實是在等一個人。但很奇怪,不管如何流傳,皇家從未有人出來製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