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中國立國至今僅三十餘年,建都燕都城,曆經三帝,國姓朱。太祖皇帝本是前朝番王樂洲王舊部,後娶了樂洲王的女兒嫻燕郡主,成為了當朝郡馬爺,前朝第十一帝登基後,為加強中央集權,打起了對各番王撤番的主意。
這本無可厚非,曆朝曆代為了加強王權都做過這樣的事,隻可惜當時的朝廷已國力虛弱,風雨飄搖;加之十一帝能力有限,撤番的手段過於殘酷,一時之間各番王紛紛起兵,王朝搖搖欲墜。
那時樂洲王被以心懷不軌企圖謀反的罪名幽禁至死,後來皇帝又企圖加害樂洲王後人。
年輕的太祖高舉義旗領兵造反,用了整整十四年的時間,打下了懷中這花花的江山,後太祖詔告太下,改國號,建都城,登基為皇,在位一十六年薨;高祖皇帝是太祖的長子,自幼隨軍征戰,雖戰功赫赫卻落下一身病骨在位僅三年薨。高祖重民生,興水利,在位期間懷中國經由太祖、高祖兩帝的細心經營,已經由初時的百廢待興發展成了初具規模的新興國家。
高祖崩後,他的第四子登基,即現在永和帝。永和帝登基之時,接手的本是個錦秀河山,可是登基僅一年,當年隨太祖起兵,鞍前馬後一路跟隨太祖打到燕都城的一等功臣安鑲王黃林環功高蓋主,欺新君剛剛執政,政權不穩,根基不深,便起兵謀反。
叛軍一直打至吳水城,與奉命鎮守白山城的大將軍楊府尹隔江而戰,曆近兩年一直無法攻破白山城,最後在離江背水一戰,楊將軍戰死沙場,與安鑲王二子黃懷玉同歸於盡,屍身沉入離江。
經此一戰安鑲王大敗,兵敗之後,安鑲王先是殺光了全家上下四十餘口,然後自刎於王府,一家老小無一生還。
大將軍楊府尹追封其為忠勇伯,賜千金、蟒袍、玉帶,世襲罔替,立衣冠塚於離江邊白山城白孤峰下,並改白孤峰為忠勇峰。
可憐忠勇伯死後兩年,忠勇伯在家鄉的老宅忽發大火,夫人身受重傷不治身亡,其子卻不知所蹤,也許是葬身火海屍骨無存。好端端的忠良之臣居然絕了後,讓世人不禁噓籲。
事後朝廷也曾派人徹查起火之事,查出火災乃是有人故意縱火,可是卻始終未能查出縱火之人,此事隻好不了了之。
現在已是永和十三年初冬,離上次戰爭又過去了十一年,現在的懷中農商發達,社會安定,人民紛紛稱讚皇帝有為,國家一派繁榮景象。
人們已經逐漸淡忘了那場禍亂,卻有兩個家族在這次禍亂之後一崛成為商賈翹楚:北有燕都謝家;南有吳水聶家。
說起這謝家,還有一段故事:本來這謝家世代經商,頗有根基,太祖起兵的時候,老太爺惠眼識英雄,傾家蕩產資助義軍,得天下後,太祖為報當年老板謝天地的大力資助,就把懷中國北地四分之一的鐵礦、銅礦開采權交給了謝家,謝家從此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