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的多樣性,給每個求職創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隻有一種職業適合於自己的觀點,肯定是錯誤,因這它本來就缺少創意,僅僅是一種不願努力改變自身被動狀態的懶惰心理而已。美國哈佛大學傑克·羅德克在《改變工作的三種創意》中認為:“工作惟有改變才能創意人生。這就是說,現代人試圖改變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創意中,力戒一種工作適合於己的觀點。用不同的工作挑戰自我,就是最大的創意。”
隻有學會創意,你的職業人生才會多姿多彩,才能永攀高峰。
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基礎。它是指人們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動機,並在創造中表現出自己的意向、願望和設想。它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產生的前提。創新意識包括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造情感和創造意誌。創造動機是創造性活動的動力因素,它能推動和激勵人們發動和維持創造性活動;創造興趣能促進創新活動的成功,是促進人們積極尋求新奇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創造情感是引起、推進乃至完成創造的心理因素,隻有具備正確的創造情感才能創造成功;創造意誌是在創造中克服困難、衝破阻礙的頑強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心理因素,具有目的性、頑強性和克製性。
創新意識是創造性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培養創造性人才的起點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發。要求我們具有創新意識,實際上是要我們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改變傳統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便是擁有了最新的知識,也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不是有句話嗎?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
愛因斯坦曾經分析創造的機製是:由於知識的繼承性,在每個人的頭腦裏都容易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當某一經驗與這一概念世界發生衝突時,驚奇就會產生,問題也開始出現。而人們擺脫“驚奇”和消除疑問的願望便構成了創新的最初衝動,因此,“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前提。而恰恰是這個“提出問題”的環節,對我們來說可能非常困難。也許你認為個人的觀念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容易隨各種環境、形勢、條件等變化而變化,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相反的是,一旦某種觀念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要改變甚至放棄這種觀念將是異常艱難的,但是我們又必須克服這種困難。因此在未來的時代,新事物、新觀點、新概念的出現是如此之多又是如此之快,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受到“更新”的劇烈衝擊。別人更新,我們要接受,就必須更新自己舊有的東西;我們要挑戰、要競爭、要勝利,就更需要更新自己舊的東西和屬於他人的東西。
科學的最高目標是要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因此,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別人忽略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不僅僅是想在科學上,想在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項事業中獲得成功,都必須學會用與別人不同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學會用別人忽略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長期地培養。我們在接觸一個事物、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要養成敢於打破常規,從別人認為是荒誕的、離奇的,不可思議的角度出發想問題的習慣,大膽引進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