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創新造就成功(1)(3 / 3)

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結果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來了。麥克申請了這個位置,於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麥克本意是想替自己找個新的工作,以躲開令自己討厭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換一麵想問題,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結果,他不僅仍然幹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擺脫了令自己煩心的老板,還得到了意外的升遷。

一些專家在研究汽車的安全係統如何保護乘客在撞車時不受到傷害時,最終也是得益於換一個角度想問題。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汽車發生衝撞時,如何防止乘客在汽車內移動而撞傷——這種傷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種種嚐試均告失敗後,他們想到了一個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綁在車上不動,則是去想如何設計車子的內部,使人在車禍發生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結果,他們不僅成功地解決於問題,而且開啟了汽車設計的新時尚。

其實我們常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換一下想問題。比如說,一個年輕的媽媽想對剛買的嬰兒床做一下改造,使它能和自己的大床並在一起,這樣就可以省去夜裏的擔心和麻煩。結果,在她想拆除小床的護欄時遇到了麻煩。她想按照床的設計,保留一個可以上下伸縮的護欄,而拆除那個固定的護欄,可是那個固定的護欄還起著床的支撐作用,一拆掉,整個床就散了,這件事隻好不了了之,直到有一天,站到床的另一麵,這位媽媽才突然發現,由於小床和大床並在了一起,所以有沒有移動護欄都是無所謂的,而這個護欄因為在設計時並不起支撐作用、拆了以後,小床依然牢固,這個問題就得以解決了。如果她不換一下,她可能總也看不到這一點,而使自己陷入煩惱。

在現實的生活中,當人們解決問題時,時常會遇到瓶頸,這是由於人們隻在同一角度停留造成的,如果能換一換視角,也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情況就會改觀,創意就會變得有彈性,記住,任何創意隻要能轉換視角,就會有新意產生。

要想真正發揮創新潛能,除了要有敢於嚐試與創新的勇氣,還必須精心地培育你的創造力。

及時記錄下來一些想法

人們在工作、生活、交際和思考過程中,常會出現許多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會因為不合時宜而被人們放棄直至徹底忘卻。

其實,在創新領域裏,從來就不存在“壞主意”這個詞彙。三年前你的某個想法也許不合時宜,而三年後卻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好主意。更何況,那些看來是怪誕的遠非成熟的想法,也許更能激發你的創新意識。

如果你能及時地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那麼,當你需要新主意時,就可以從回顧舊主意著手。而這樣做,並不僅僅是為了給舊主意以新的機會,更是一種重新思考,重新清理整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輕易地捕捉到新的創新性的思想。

自己提問自己

如果不問許多“為什麼”,你就不會產生創新性的見解。

為了避免這個常犯的錯誤,成功總是透過所有的表麵現象去尋找真正的問題。他們從來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理所當然的結果;他們也從來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水到渠成的過程。

那些不明確的,看來似乎是一時衝動之中提出來的問題,往往包含著更多的創新性思維的火花。

經常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不管是什麼樣的想法,你都應當表達出來。如果是獨自一人,你就對自己表達一番;如果你身處群體之中,不妨告訴其他人共同進行探討。

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多數想法,都被無意識的自我審查所否決。這種無意識的自我審查機製將一切離奇的想法都當作“雜草”,巴不得盡快地加以根除。

循規蹈矩的心境裏沒有“雜草”,但循規蹈矩的心境也沒有創造力。你想要有創造力,就必須照料好每一株“雜草”,把它們當作一株株有潛在經濟價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尋常的離奇想法說出來,把它們從頭腦中解放出來。一旦它們進人到交流領域之中,便能夠免受無意識領域中自我審查機製的摧殘。這樣做。使你有機會更仔細更充分地去審視、探索和品味,去發現它們火正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