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創新發展途徑(4)(3 / 3)

毫不奇怪,由於這一震撼人心的體驗比任何可以設想為人間的事物要偉大多,以至它經常被認為是超越人類和自然的。這樣的“啟示”往往用來作為各式各樣的“天啟”宗教的基礎,有時是惟一的基礎。

但是,甚至這一在所有體驗中最非凡的體驗也已經被列入人類經驗和認識的範圍。對被稱為高峰體驗的研究,和稱為心醉神迷狀態的研究,完全是不謀而合地做出的,都證明這些體驗是十分自然的,這是很容易調查的。而且,和問題直接有關的是,它們能向我們說明許多有關創造性的問題,正如也能說明人在充分發揮作用時的其他方麵一樣,例如,當他們在最充分地認識自己時,最成熟和最發展、最健康時,總之一句話,人性最豐滿時。

這種充斥於現在、超越時空而使人完全著迷於此,正是高峰體驗的一個主要特征。現在又覺得,這些高峰體驗研究使我們懂得的道理也能十分直接地遷移到對現實的經驗、對創造態度的豐富理解。

我們沒必要受這些異常而不極端的體驗的限製,盡管現在似乎已很清楚,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能否認出現過狂喜的時刻,隻要他們進行了足夠的深刻回憶而我們訪談的情況又很適當。我們還能提及高峰體驗最簡單的變式——入迷,集中注意,或沉緬於任何事物,隻要它十分有意思,足以完全吸引我們的注意。這不僅是指偉大的交響樂或悲劇;這樣的效果也能由一場扣人心弦的電影或偵探故事或僅僅變得專心於完成自己的工作。從我們都有過的這樣普遍和熟悉的體驗開始談起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樣我們能得到一種直接的感受或直覺或移情,也就是能得到一種直接經驗的知識,關於思想家“高級”體驗的樸素變式的知識。起碼我們能避免那種時髦的、空中樓閣似的、含有隱喻而極端晦澀的詞彙,那在這一領域是很普遍的現象。

那麼,什麼是這些時刻中發生的事情呢?

放棄過去

觀察當前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把手中的一切都攤開,研究它和它的性質,認識它的內部所固有的相互關係,發現(而不是發明)問題自身內部對問題的答案。這也是鑒賞一幅畫或在治療中傾聽一位患者的最好方法。

另一種辦法僅僅是咀嚼過去的經驗,重複過去的習慣,品味過去的知識,找出當前情境在哪些方麵和過去某種情境類似,即,對問題進行歸類,然後把一度對於過去類似問題有效的解決辦法用於現在。這就像一位檔案文書的工作,我們曾稱之為“成規化”。隻要現在很像過去,這種辦法也確實有效。

如果情況發生變化後,這種辦法顯然就行不通了,檔案文書“成規化”也就失靈了。他麵對一幅陌生的畫,匆匆回溯他的藝術史知識,想回憶起他的假想反應是怎樣的,這時他自然很少注視那幅畫,他所需要的隻是名稱或風格或內容以便他能做出迅速的推算。如果他假想過去也欣賞過它,於是現在也欣賞它。

在這樣的人中,過去是一個毫無靈氣的、未經消化的異物,是一個他隨身攜帶著的但還不是他本身的東西。

確切而言,隻有人類已被過去所改造,或已吸收了過去的經驗時,才能利用它的積極性和活躍性。它不是或不應該是他身外的什麼東西,和他相異的某物。它現在已經變成人體自身的一部分了,正如過去你吃的牛排現在是你而不是牛排一樣。消化了的過去(經過吸收而同化)和未經消化的過去是不同的。那是萊溫所說的“無曆史的過去”。

放棄未來

往往我們處於現在卻不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準備應付未來。請想一想,我們在一次談話中往往是假裝傾聽對方的樣子而實際上在暗中準備我們自己要說的話,排練著如何措辭,也許是計劃著一場反擊。請想一想,假如你得知你要在5分鍾內對我的意見做出評論,會出現何等不同的態度。要成為一個好的、充分的聆聽者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如果不為未來做準備,那我們就會充分地傾聽和觀察。我們不會把現在僅僅作為達到未來某一目的的一種手段(這樣做就貶低了現在)。很明顯,這種忘記未來的態度是充分關注現在的先決條件。同樣明顯的是,“忘記”未來的一個好辦法是對未來充滿信心。

自然,這隻是“未來”概念的一種含義。我們自身內部的未來,我們現在自我的一部分,完全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