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營造專注的職場環境(5)(1 / 3)

沙因說:“我在的部門,無論從學曆還是從畢業院校來看,我都是數一數二的。在工作中,我總埋頭苦幹。碰到難題,我也不好意思去向他們請教,總是苦心鑽研。我幾乎沒有參加過部門組織的活動,我認為那是在浪費時間。在工作中,為防止被老板認為我拉幫結派,幾乎不與同事們閑談,碰麵時至多打個招呼而已。在剛參加工作的一兩個月,我還能安心工作。但後來我就無法安心工作了,我總感覺同事們對我有很多猜忌和敵意。”

教授沉默了一會兒,說:“你有著作為一個優秀員工的潛質,但這還需要很多前提條件。良好的溝通便是不可缺少的。你的障礙是沒有拋棄‘精英情結’,總認為自己見識高人一等,不能夠謙虛地與他人交流,你身陷溝通不暢的惡性循環而茫然不知。同事之間需要有效溝通,這樣可消除彼此間的誤會、懷疑、猜忌和敵意。溝通不暢,效率怎能提高?質量怎能有所保證?”

“‘獨行俠’的時代已過去了,組織中每個人的工作都需要其他成員的支持和認可,缺少溝通,恐怕隻有反對。所以,你必須讓大家支持和認可你,除了在一起工作之處,還應該盡量在閑暇時和成員一起參加各種活動。”

沙因聽了這一番話,恍然大悟,決心按教授說的那樣去做。一年之後,沙因由於業績顯著,並獲得部門同事們的支持和認可,被提升為部門經理。

從沙因的經曆可知,要想專心做好工作,良好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應直截了當,心裏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這樣會減少溝通中的誤會。言不由衷,會浪費了大家寶貴時間;瞻前顧後,生怕說錯話,會變成謹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當麵不說背後亂講,這對他人和自己都毫無益處,最後隻能是破壞了組織的團結。

除此之外,在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消除認識上的誤區。

其一,人們一般更注重自己的看法,而不能容忍另類思維。其實,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人們在不斷重複著瞎子摸象的遊戲,帶有很強的片麵性,或者摸到了腿,或者摸到了鼻子,隻有把這些整合起來,我們才能距真理更接近一些。怎樣才能做到?溝通。

其二,一些人放不下架子,總認為自己的見識高人一籌,這樣很難與人有效溝通。須知術業有專攻,尤其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在一個領域你是專家,換個領域說不定你就是小學生了。

其三,一些人有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是小角色,職位低,見識淺。實際上,紅花尚需要綠葉配,有了大樹,小草同樣有存在價值。

因此,在完善專注工作的職場環境時,必須和同事、上司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

協作以發揮團隊力量

美國NBA從各個球隊中挑選最優秀的球員組成夢之隊,進行巡回比賽,但往往會輸給技術較差的球隊。原因何在?夢之隊的每個球員都出類拔萃,但因為他們在一起的時間短,成員間缺乏積極的協作、配合。

1+1=2,眾所周知。然而在人力資源組合上,1+1>;2,也可能1+1<;2,關鍵在團隊成員是否發揮協作精神。隻有發揮每個人的特長,並注重流程,使之產生協同效應,才能有最好的工作業績。

有一次,麥肯錫公司在招聘人員時,一位女性的履曆和表現都很突出,一路上過關斬將。在最後一輪小組麵試中,她伶牙俐齒,搶著發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氣勢下,小組其他人幾乎連說話的機會也沒有。然而,最後她卻落選了。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約翰說:“她個人能力超群,但卻明顯缺乏團隊協作精神,這樣的人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害無益。”

專注員工為了使自己專心做好工作,需要發揮團隊的協作精神。隻有與同事友好協作,以團隊利益至上,才能在職場發展中有錦繡的前程。因為現在的工作越來越模糊化,很難有固定的分工,團隊的目標便是個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