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就是最早乘上這艘船的人們之一,剛開始的時候,為了響應上麵的號召,他來到了沿海地區一座被列為重點開發對象的小漁村,之後,那座小漁村的發展狀況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用我多說。

享受政策的優惠,對一個地區的發展有十分巨大的促進作用,當然其次還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放眼整個近代史,凡是開放的地方必定會吸引外資的進入,凡是開放越早越被重視的地方,經濟的發展越是領先於其他地方。蔣成來到這裏的時候,其實手頭還是有一定的資本,又因為政策的鼓勵,他開始像很多商人一樣,在這裏投資建廠。當時的蔣成雖說初出茅廬,但是憑借著一副獨到老成的眼光,以及在當地政府裏的關係,他成功的爭取到一位來華投資商的青睞。於是一番協商之後,兩個人確立了合作夥伴,成立了一家上市的股份製公司。因為法律規定,凡是自然人個體都不可以單獨作為中外合資企業的股東,所以,在他們的支持下,此工廠由蔣成注冊並且持有相當比重的股份,而後由外商收購的股份占有一定的比重,還有剩餘一部分股份由當地政府掌控。所以這個公司實際上是由三方控股。

蔣成是個明白人,他知道現在公司的情況究竟被誰掌控在手中,於是除了每年需要拿出大量的資金送給相關部門之外,還要額外的拿出一部分錢財送到上麵,當然這也是有好處的,他們不知道因此可以少交多少稅款。可是就在這個公司享受著與地方默契帶來的恩澤之時,還是發生了紕漏。這個漏洞就發生在外商身上,這些人,凡是他們投了錢的地方,自然不會懈怠,完完全全交給一個外國人來管理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們留下了專門的管理人員進去了企業的管理層。事實上,公司每年挪用這麼多資金做一些見不得光明的事情,每次都是瞞著他們的。但是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既然在別人眼皮子底下做事,那肯定會有被發現的一天。於是,那些外商開始質疑,為什麼自己每年投入這麼多資金幫助企業發展所得來的回報還是少的可憐。於是他們找到了蔣成,蔣成自然不會給他明確的答複,一番敷衍之後,本想就此了解,但是他們可不答應,對那些人來說,他們是絕對無法容忍自己的合作夥伴出現信譽問題。於是,他們開始撤資,並向當地政府提出訴訟,要求賠償他們的損失。這些人既然敢對簿公堂,必定掌握著十分有力的證據。這樣的話,蔣成自然會吃虧,但是還好男人這些年所做的一切,沒有打水漂,最後,在當地政府的一番協調之後,免去了對蔣成的嚴重處罰,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們都損失了不少。再說往後,外商撤出股份以後,公司的情況可謂每況日下,在加上受到來自其他企業的激烈競爭,讓本來就苟延殘喘的公司徹底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這次,蔣成的親屬也沒能將其保住。無奈之下,他隻好宣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