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也奇怪,經果子這麼一喂,幼鳥們似乎立即就接受了他,任憑果子將他們放在手心裏如何撫摸,也絕不會表現出來任何不滿的情緒。但是果子捉鳥也是個有原則的人:果子每次去摸鳥窩,始終是摸雙不摸單,每次碰見少於四個幼鳥的鳥窩,他絕對不會再看第二眼,也決不讓別人去動,四個以上的,他會毫不猶豫的拿走兩個,也不多拿,將他們小心翼翼的放進自己胸前早就準備好的布包裏,極少會有給別人的時候。
他把幼鳥帶回家,放在自己親手做的鳥窩中,像父親般嗬護著他們,每次回家,果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外麵捉蟲子來喂自己的“兒女”。久而久之,人們便開始說果子身上天生就有一股“鳥的味道”,讓鳥兒認作為自己的同類了。不過這個說法一出現便立即引起了果子父親的不滿。
果子的父親名叫張大海,是村裏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前幾年出去了一趟,突然就帶回來個孩子,別人無論怎麼問他,他對孩子的來曆就是隻字不提。就連他的父母也因為這個孩子,差點就和自己的親兒子斷絕了關係。老漢一輩子沒有娶媳婦,其中的原因大多就是因為這個來曆不明的孩子,因此果子從小就沒有母親,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和父親相依為命。
老漢為了這個孩子也算是豁出去了,到了果子上學的年紀,老漢硬是咬緊牙齒將他送進了鄉裏的小學。等到孩子長大,老漢發現他好像對鳥兒情有獨鍾,整天喜歡自己和小鳥們在一起,一看到鳥兒,就會像丟了魂魄一般,有好多次老漢看見自己的兒子在不停的對著窩裏的鳥兒自言自語著。
等鳥兒們長大了,果子就會放他們出來,但是這些鳥兒就是不願意離開那裏,即使學會了飛翔,也隻是在周圍不停的打著旋。有一次,果子帶著他們去了很遠的一個小樹林裏,在林子的中間打開籠子,等他們全部飛出,自由自在的翱翔在天空中的時候,再悄悄地離開。果子以為這個樣子就可以將他們徹徹底底的“擺脫”但誰能料到,幾天後的一天傍晚,他們竟然全部都回來了,一直都不少!這件事著實像一顆定時炸彈讓村子徹底炸開了。從那之後果子的名聲就越響亮了。於是他便做了個決定,以後絕不會再輕易放走一隻鳥兒,隻要有他一口飯吃就絕不會讓自己的鳥兒餓著肚皮。這便是那個瘦小小麥色皮膚的孩子。
“果子,慢點!”
“對,一定要小心啊。”
“下麵可是好幾個大人深的懸崖來,要是夠不到就上來吧……”
在一片靠近懸崖邊的灌木叢中,一個瘦小的孩子貓著身體,雙手緊緊抓住手中的灌木一點一點的向前探著身體,突然,幾塊小小的石子從他腳下滾落了起來……
小男孩的腳下有些顫抖,他慢慢的鬆開手中的樹枝,小心翼翼的將身體的重心逐漸後移。布滿亂石的斜坡,淩亂的灌木從下,零碎的石子翻滾著紛紛衝下懸崖。
身後的孩子們似乎也意識到情況的不正常,小黑一步搶過去,其他孩子馬上反應過來,慌慌張張的跟在小黑後麵衝向懸崖邊上絲毫不敢動彈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