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是儀表的重要部分,它包括服裝和飾物兩方麵,是人際交往中的主要視覺對象之一。在人的交往中,服飾會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氣質與情操,一直被認為是傳遞人的思想、情感等非文化心理的“非語言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它體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和不同社會的民俗風情。

現代社會最流行的服務禮儀是服飾的TPO原則。

TPO是西方人提出的服飾穿戴原則,分別是英文中時間(Time)、地點(Place)、場合(Occasion)三個單詞的縮寫。此原則要求人們在著裝時以時間、地點、場合三項因素為準。

時間原則

時間既指每一天的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也包括每年春夏秋冬的季節更替,以及人生的不同年齡階段。時間原則要求著裝時考慮時間因素,做到隨“時”更衣。

通常,早晨人們在家中或進行戶外活動,著裝應方便、隨意,可以選擇運動服、便裝、休閑服。

工作時間的著裝,應根據工作特點和性質,以方便於工作、莊重大方為原則。

晚間的宴請、舞會、音樂會之類的正式社會活動越來越多,穿著應講究一些,以晚禮服為宜。

服飾應當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而更替變換,不宜標新立異、打破常規。

夏季以涼爽、輕柔、簡潔為著裝格調。

冬季應以保暖、輕便為著裝原則,避免臃腫不堪,也要避免要風度不要溫度,為形體美觀而著裝太單薄。春秋兩季的選擇更大更寬鬆一些。

著裝時不能忘記自己的年齡。老年人應當追求素潔,中年人應當追求穩重,青年人應當追求活潑。

地點原則

地點原則代表地方、場所、位置不同,著裝應有所區別,特定的環境應配以與之相適應、相協調的服飾,才能獲得視覺和心理上的和諧美感。

比如,穿著隻有在正式的工作環境才合適的職業裝去娛樂、購物、休閑、觀光,或者穿著牛仔服、網球裙、運動衣、休閑服進入辦公場所和社交場地,都是與環境不和諧的表現。

場合原則

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服飾要求,隻有與特定場合的氣氛相一致、相融洽的服飾,才能產生和諧的審美效果,實現人景相融的最佳效應。

在莊重場合,比如參加會議、慶典儀式、正式宴會、商務或外事談判、會見外賓等隆重莊嚴的活動,服飾應當力求莊重、典雅,凡是請柬上規定穿禮服的,盡量按規定穿戴。

在正式場合穿著應嚴格符合穿著規範。比如,男子穿西裝,一定要係領帶,西裝裏麵有背心的話,應將領帶放在背心裏麵。西服應熨得平整,褲子要熨出褲線,衣領袖口要幹淨,皮鞋要鋥亮等。女子不宜赤腳穿涼鞋,如果穿長統襪子,襪子口不要露在衣裙外麵。

在歡度節日或紀念日、結婚典禮、生日紀念、聯歡晚會、舞會等喜慶場合,服飾可以鮮豔明快、瀟灑時尚一些。

除了以上三項服飾要求,還要求:

服飾與形體膚色協調

人的身材有高矮之分、胖瘦之別,膚色有深淺之差,這是上天賦予的,我們不能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服飾的質地、色彩、圖案、造型工藝,引起別人的各種錯覺,達到美化自身的目的。比如說,胖子穿橫條衣服更會顯得肥胖,而穿緊身衣服可顯得清秀。身材矮小者適宜穿造型簡潔、色彩明快、小花型圖案的服裝。脖子短的人穿低領或無領衣可以使脖子顯得稍長。

中國人的皮膚色大致可分為白淨、偏黑、發紅、黃綠和蒼白等幾種,穿著必須與膚色在色彩上相協調。膚色白淨者,適合穿各色服裝;膚色偏黑或發紅者,忌穿深色服裝;膚色黃綠或蒼白的人,最適合穿淺色服裝。

服飾的色彩哲學

色彩因其物理特質,常對人的生理感覺形成刺激,誘發人們的心理定勢和聯想等心理活動,此外還具有某種社會象征性,許多色彩象征著某種性格、情感、追求等等,例如:

黑色,象征神秘、悲哀、靜寂、死亡,或者剛強、堅定、冷峻。

白色,象征純潔、明亮、樸素、神聖、高雅、冷淡、空虛、無望等。

黃色,象征熾熱、光明、莊嚴、明麗、希望、高貴、權威等。

大紅,象征活力、熱烈、激情、奔放、喜慶、福祿、愛情、創新等。

粉紅,象征柔和、溫馨、溫情等。

紫色,象征高貴、華貴、莊重、優越等。

橙色,象征快樂、熱情、活動等。

褐色,象征謙和、平靜、沉穩、親切等。

綠色,象征生命、新鮮、青春、新生、自然、朝氣等。

淺藍,象征純潔、清爽、文靜、夢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