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展現誠信的美德(1)(3 / 3)

馬克·吐溫先生寫道:“在美國南部,一個生活貧困的婦女給漢默德·圖木布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她有一本艾略特的印度語聖經,願意以100美元的價格出售,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收到信後,漢默德·圖木布很快回了信。信中說,假如這本書完好無損的話,它的市場價格至少為10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他還說,他願意以1000美元的價格買下這本聖經,然後仍然以這個價格出售給大英博物館。幾天後,他拿到了那本完好無損的印度語聖經,並按原則出售給了大英博物館,那個婦女也得到了1000美元”。漢默德·圖木布先生之所以令人崇敬,就是因為在這筆交易中,他將人性中最偉大的一麵展現出來了。

靠誠實守信開創良好成功起點

剛剛步入商界的年輕人認為金錢可以建立商業上的信用。因此他們把財力雄厚的人看成是最有信用的人,這種想法極其錯誤。其實,與巨額的財富相比,信用就體現在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格、吃苦耐勞的精神上。

一個人如果倍受人們尊敬,使人們都願意與他合作,都願意給予他無私的關懷與幫助,那麼他必定是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成功的商人不僅要有出色的商業才能,而且還應該有誠實守信、坦率自然以及樂觀向上的品格,同時還應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堅強的意誌和必勝的決心。

對於人品惡劣、不誠實守信的人,深謀遠慮的銀行家決不會給他一分貸款,相反,對於那些隻有小額資本,但謹慎小心、誠實守信的人,卻可以慷慨解囊,給他雙倍的貨款。

每運作一筆貸款時,銀行信貸部的職員們都會考察貸款申請人的誠信度。比如,是否有房產作抵押,擔保人是否有償還能力等等,除此之外還要考察生意狀況是否良好?投資之後是否能夠成功?如果確信對方沒有問題,而且各方麵信息真實可靠,他們才會放心地放貸。

無論什麼人都知道:人格是人生的重要資本,如果一個人欠債不還,那麼他就等於在典當人格。羅塞爾·賽奇有一句至理名言:“誠實守信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一個人要獲得他人的信任,就必須堅定意誌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努力證明自己的誠信。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一家著名雜誌社采訪了主編約翰·格林先生。我問他是如何獲得他人信任的。他回答說:

“首先,一定要有良好的自我修養,善於克製自己的一切欲望,做事必須恪盡職守,在公眾中有良好的聲譽;要隨時發現自身的缺點並及時給予糾正;行為要踏實可靠,做到言之必行,行之必果,與人交易時要坦誠直率,隻有具備了這些重要條件,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

“第二,一個青年人必須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且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卓越的才能、勤學肯幹的精神,這些才是他獲得信任的有力資本。一個缺乏才幹的年青人拿出自己多年積攢的資本,全部投資到事業上,這固然是件好事情。但如果他在某項事業上有一技之長,那麼他會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無論到什麼地方工作都會受到特別的青睞。因為,當今世界,分工精細,有所專長的人比無所專長僅僅都懂一點的人更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成功的另一項重要資本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年輕的商人如果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他會比那引起沾染惡習的商人更易成功。有些人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但是他的不良習慣讓人們對他和他的事業產生了質疑,因此,他的事業一再受阻,跌到了成功的起點。一些人常常不在意自身的不良習慣,但與他交往、與他在業務上往來的注重細節的人卻將那不良習慣看在眼裏。”

“一個人的品格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是經年累月沉積的結晶。有些年輕人原本具有高貴的品格,但無形中卻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慣,致使他們無緣成功。一些人將那些極小的缺點看成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長此以往,那些不良習氣會導致他在人們心中的聲譽下降,從此人們不再信任他,也不願再與他合作了,而此時此刻他才幡然悔悟,可是那又有什麼用呢?”

“為了成功之日的順利到來,有誌青年要堅定意誌,抵禦來自方方麵麵的不良誘惑。要做到不被誘惑,首先要學會自我克製,不吸煙,不酗酒,不欺騙他人,不參與賭博,不因無價值無意義之事而舉債,不圖一時快樂而縱容自已。他們可以參與一些有意義而正當的娛樂活動,比如健身、打球、跑步、做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等等,如果他們在精神上稍稍放鬆警惕,不良習慣和誘惑就會乘虛而入,占據他們的頭腦和心靈,毀掉他們的成功堡壘。如果一個人在事業上失敗了,那麼究其原因,多半是他沾染了種種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