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信心百寶箱(2)(2 / 3)

故事中的父子倆的行為很可笑,但笑過後想想,自己是不是也經常這樣:做事或處理問題沒有自己的主見,或自己雖有考慮,但常屈從於他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人雲亦雲,隨波逐流。要成就一番事業,總會聽到許多反對意見。這些意見或來自朋友與親近的人,他們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可能不讚成你的做法;也可能來自那些對你心懷惡意的人,他們誣蔑、攻擊、誹謗,把你所要做的事說得漆黑一團。麵對這種情況,如果你不能明辨是非,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你就可能半途而廢,甚至事情還沒做就夭折了。因此,要想有所成就,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可以不去認真聽取別人的有益的意見。如果別人的意見有可取之處,哪怕是來自“敵人”的意見,也應該吸取。但這和喪失自己的主見、屈從於他人不正確的議論是兩回事。

所謂獨立思考就是要不依賴經典,不依賴人言,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成見,使自己成為自覺者,一位能自我實現的人。

牧場主羅伯特為參觀農場的小朋友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中的孩子沒有受其他人嘲諷態度的影響,最終實現了被人們認為是不可能的夢想。

孩子的父親是一位巡回馴馬師。馴馬師終年奔波,從一個馬廄到另一個馬廄,從一條賽道到另一條賽道,從一個農莊到另一個農莊,從一個牧場到另一個牧場,訓練馬匹。其結果是,這個孩子的中學學業不斷地被擾亂。當他讀到高中時,一天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說說長大後想當一個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

那天晚上,他寫了一篇長達七頁的作文,描繪了他的目標——有一天,他要擁有自己的牧場。在文中他極盡詳細地描述自己的夢想,他甚至畫出了一張200英畝大的牧場平麵圖,在上麵標注了所有的房屋,還有馬廄和跑道。然後,他為他的4000平方英尺的房子畫出細致的樓麵布置圖,那房子就立在那個200英畝的夢想牧場。

他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到他的計劃中。第二天,他將作文交給了老師。兩天後,老師將批改後的作文發給了他。在第一頁上,老師用紅筆批了一個大大的“F”(最低分),附了一句評語:“放學後留下來。”

心中有夢的男孩放學後去問老師;“為什麼我隻得了‘F’?”

老師說:“對你這樣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你沒有錢。你來自一個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家庭。你沒有經濟來源,而擁有一個牧場是需要很多錢的,你得買地,你得花錢買最初用以繁殖的馬匹。然後,你還要因育種而大量花錢,你沒有辦法做到這一切。”最後,老師加了一句,“如果你把作文重寫一遍,將目標定得更現實一些,我會考慮重新給你評分”。

男孩回到家,痛苦地思考了很久。他問父親他應該怎麼辦,父親說:“孩子,這件事你得自己決定。不過我認為這對你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決定。”

最後,在麵對作文枯坐了整整一周之後,男孩子將原來那篇作文交了上去,沒改一個字。他向老師宣告:“你可以保留那個‘F’,而我將繼續我的夢想。”

講到這裏,羅伯特微笑著對孩子們說:“我想你們已經猜到了,那個男孩就是我!現在你們正坐在我的200英畝的牧場中心,40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裏。我至今保存著那篇學生時代的作文,我將它用畫框裝起來,掛在壁爐上麵。”他又補充道:“這個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兩年前的夏天,我當年的那個老師帶著30個孩子來到我的牧場,搞了為期一周的露營活動。當老師離開的時候,她說:‘羅伯特,現在我可以對你講了,當我還是你的老師的時候,我差不多可以說是一個偷夢的人!我那些年裏,偷了許許多多孩子的夢想。幸福的是,你有足夠的勇氣和進取心,不肯放棄,以至讓你的夢想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