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信心的力量:向外拓展與向上攀升(2)(3 / 3)

狼回答說:“那我應該幹些什麼?”狗說:“什麼都不用幹,你隻要趕走乞丐,去吹拍家裏的人馬屁,討主人的喜歡。這樣你所得到的報酬,就是各式各樣的殘羹剩飯,鴿子骨頭雞骨頭,還有那千百次的愛撫。”狼已在想象那種快樂,這使它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回去的路上,狼見到狗脖子上的毛已全部脫光,它問:“這是什麼?”“沒什麼。”

“沒什麼?”“這不值得一說。”“究竟是什麼呢?”“你看到的也許是我那帶過頸圈的地方。”

“帶頸圈?”狼說,“那你就不能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

“不總是這樣。但這又有什麼關係?”

“這大有關係。你那各式各樣的飯菜我一概不稀罕,花那樣的代價我也寧可不要。”

說著,狼拔腿就逃,轉眼間便不見了蹤影。

狼不會為了嗟來之食而不顧尊嚴地向主人搖頭晃尾。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過一篇小說,名為《小公務員之死》。小說大意為,有一個小公務員一次去看戲,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結果口水不巧濺到了前排一位官員的腦袋上。小公務員十分惶恐,趕緊向官員道歉,那官員沒說什麼。小公務員不知官員是否原諒了他,散戲後又去道歉。官員說:“算了,就這樣吧。”這話讓小公務員心裏更不踏實了。他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又去賠不是。官員不耐煩了,讓他閉嘴、出去。小公務員心想,這下子得罪官員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務員就這樣,因為一個噴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最後,他死了。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的悲慘故事,我們在為小公務員的死惋惜的同時,也為他的軟弱和缺乏自尊而歎息。

自尊自愛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必備的品格。智利作家尼高美德斯·古斯曼說過:“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蹋的東西。”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說過:“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麼首要的一點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隻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現實生活中,類似小公務員這樣的毫無自尊的人和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作踐自己,自己願意與人為奴、供人驅使,而且,表現得比自卑的人更為嚴重。這樣的人,喜歡仰人鼻息,看人眼色行事,以溜須拍馬為能事;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自我意識,根本想不到自己也是個堂堂正正的人,他們一旦失去別人的保護,一旦失去他的“主人”,就會一下子垮掉。

有奴性心理的人,其實是十分可悲的,他們活著,卻沒有自我。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活在這個世上,有什麼意義呢?自己做什麼事,似乎都跟自己無關,似乎隻跟別人有關,隻跟他的“主人”有關。當主人想做什麼的時候,他盡力為主人去做,根本不考慮自己想不想去做;當主人不想做什麼的時候,他自己就是很想做,也不會去做。

明代呂坤說:“既做人,在世間,便要勁爽爽、立錚錚的。若如春蚓秋蛇,風花雨絮,一生靠人作骨,恰似世上多了這個人。”意思是說我們既然做了人,在世間,就要剛強有骨氣。如果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像風中的花草、雨中的柳絮,一輩子仰人鼻息,那就如同世上多餘了這個人。

中國有句俗話:男兒膝下有黃金。現代社會是民主社會,是人人平等的社會,人人具有平等的權利。我們沒必要看到別人有地位、有金錢就不自覺地軟了自己的膝蓋。缺乏自尊的人是可悲的,他們會因此而扭曲自己的性格,改變自己的正確看法,做出違心之舉;他們會動輒迷失自己,任人任意驅使。他們會在權勢者麵前,唯唯諾諾,小心翼翼,使自己徒增苦惱。而更糟的是,他們自卑自賤的舉動,換來的隻能是讓人瞧不起。奴性心理是一種自我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