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麵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溫總理說:“信心就是力量。”“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這兩句話擲地有聲,就像非常時期的“眾誌成城”一樣,給全體人民充了電,讓整個民族抖擻精神。
感謝這兩句話,它不僅在困境中給人力量,更為人們提供了重新認識“信心”的絕好契機。
如果沒有這兩句名言,“信心”在人們的眼中也許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詞彙。人們習慣於用“信心”二字,在麵試之前、求婚之前、麵對沒有把握的事情之前,給自己加油打氣;在參加演講之前、領獎之前、躊躇滿誌的時候,為自己呐喊助威;在挫折和失敗麵前,麵對令人沮喪的現實時,讓自己擁有一根精神杠杆。
我們習慣了被“信心”鼓動,樂於接受它輸送給我們的瞬間力量,卻常常忽視了它的本義,錯誤地以為“信心”是一個隨叫隨到的朋友,而不是每時每刻自然而然的煥發,是紮根在內心深處的認知和能量。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時候,是“信心”這兩個字給我們力量,而不是信心本身。
缺乏信心的人太多太多,並不特指我們身邊極少數內向、害羞、膽小的人,那些表麵強悍的、鎮定的、春風得意的人,未必是自信的人。在判定自己是否有信心之前,人們至少先要反思下麵的問題:
你的目光是否經常閃爍不定?
你與別人握手的時候是否堅定有力,讓對方感到被尊重?
你對於外界評價的重視程度是否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你懷疑自己將夢想變成現實的能力嗎?
你是否對別人的冒犯反應過激?
你能不能接受與他人的差距,能不能毫不難過地接受別人在某方麵比自己好?
對於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你能否坦然處之?
對於自己的缺點,能否對你最重視的人承認?
在婚姻愛情方麵,你害怕失去嗎?
信心是無處不在的,信心是廣義的,它不隻與成功掛鉤,人生的所有方麵都與信心有關。
信心就像食物中的鹽,隻靠吃鹽不能維持生命,但是如果沒了鹽,所有的菜都沒有味道,人體還會因缺碘而生病。
如果沒有信心,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如果沒有信心,美貌就會暗淡無光;
如果沒有信心,勇士也會畏縮不前;
如果沒有信心,行動就會遊移不定;
如果沒有信心,愛情會變成折磨捆綁;
如果沒有信心,成功之後麵對的隻是新一輪的迷惘恐慌;
……
信心不是無所不能的,但是沒有信心,所有的好事都無法增加人的幸福感,所有壞事都會變得更糟糕。
我們必須打破對信心的狹隘認識,來一場信心領域的思維革命。
信心是相信未來,是對未見之事的積極把握。信心是接受自己並喜歡自己,是悅納他人並尊重他人。信心是既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信心是正向思考,是積極改變。信心不是盲目驕傲,而是理性認知。信心是信仰自己的內心力量,無論何種境遇,都不逃避、不躲避,不拋棄、不放棄。
在所有人都需要信心的時候,《信心就是力量》這本書應運而生。
在這本書裏,我們摒棄空洞的說教,避免空虛的激勵,刪掉“改變命運”的狂言,紮紮實實地立足於每一個人,立足於最本質也最本色的人,關注人的心靈需要,關注信心與這些需要的關係,通過觀念和思維的改變,通過行動的指導和鍛煉,讓我們每個人回歸自己、發現自己、善待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