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重返安西鎮(2 / 2)

南部的吐蕃徹底臣服於唐朝,西麵的河中各國也被相繼平定,天山以北的北庭也失去了來自於漠北草原的威脅。

苗晉卿一路走來,覺得安西四鎮當前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裁軍。經曆了與大食人的決戰以後,四鎮都征召了大量的兵馬,包括依附於四鎮的各部族勇士,加起來至少有二十萬眾。

這麼多的士兵,人吃馬嚼,每天都要支出一筆不小的耗費。

而安西的糧食產量極為有限,大量的軍需物資都要由河西等地調配支援。他有在中樞為官的經曆,知道許多朝廷消耗的情況,天寶年間僅僅安西四鎮與北庭的支出就占據了朝廷歲入的二成。

而各邊鎮尤其以範陽等地為最,幾乎達到了歲入的三成,已經超過了安西的二成。

由此計算,由西到東的整個北部邊鎮,每年耗費居然達到了朝廷的半數歲入。

這是極不正常的,在天寶年的盛世,朝廷已經入不敷出,現在剛剛經過了安史叛亂,朝廷歲入何止減半,又怎麼負擔這麼龐大的支出呢?

心事重重,坐立不安,苗晉卿終於見到了大唐丞相的纛旗出現與視野之中。

一瞬間,身上的壓力似乎輕了一點,不禁鼻尖泛酸,眼眶發熱。

十年的時間好像做夢一樣,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平定,忽然風起,又忽然風止。緊接著,安西又出了大亂子,當地部族的叛亂,大食人的入侵,禍不單行。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朝廷無力抵抗應對的同時,又是秦晉親自出馬,非但掃平了叛亂,擊退了入侵者,甚至還打到了入侵者的老巢去,將龐大的黑衣大食攪的四分五裂。

安西四鎮來自於西方的威脅也一次性解除了,自此以後,大唐天威東西縱橫數萬裏,似乎天下太平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來了,可危機從來都是一波接著一波,都不容忍好好的喘上一口氣。

“使君不在張掖,何以千裏迢迢的趕來了姑墨州?”

還是秦晉的一句話將苗晉卿從沉思中拉回了現實。

苗晉卿趕緊上前幾步,拉住了秦晉的手,他能感受到對方手上的老繭,西征的路上定然是沒少吃了苦頭。

他向來不會寒暄,便直截了當的道明了來意。

“我到這裏來迎候丞相,實在是因為長安起風了,湧動的暗流很快就會到了水麵上,如果丞相不加快東返的步伐,唯恐遲則生變!”

秦晉麵色微微變化,他知道李亨死後,長安各方勢力的微妙平衡已經被打破,但拖延了半年時間,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現在見到一向穩重的苗晉卿都已經急到了這個地步,想必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一定程度。

為此,他臨時決定,不進入姑墨城,隻派人通報之後,沿著官道向東抵達龜茲以後再做修整。

在路上,苗晉卿與秦晉商議了一些具體問題,從裁軍到長安的局勢,事無巨細,不但提出了問題,還附上了解決的意見。

馬上顛簸的乏了,秦晉與苗晉卿索性下馬,讓隨從將馬牽著,他們則沿著綠洲中間的小河向前步行。

安西四鎮之間有無數個類似於眼前的綠洲,它們都存在於各個季節性的河流兩側,當地人生活所依靠的也是這些綠洲。

除了綠洲以外,赤河南麵是一望無盡的大沙漠,周遭也盡是無邊無際的戈壁。

秦晉用腳上的皮靴磕了磕發軟的沙地,提起牛皮縫製成的水袋,喝了一口清水,水的味道很難聞。

“安西不能裁軍,河中、吐火羅、呼羅珊雖然都已經被征服,但局勢並未就此平靜,大食人、粟特人、波斯人都是現實存在或者潛在的敵人。一旦爆發大戰,當地的兵力不足,必然要從安西調兵。如果安西的常備軍裁掉了一多半,便僅僅能夠自保,何論出兵救援呢?”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安西每年消耗掉朝廷二成以上的歲入,如果不盡快裁撤軍隊,府庫入不敷出,出問題的就是朝廷了!”

秦晉嗬嗬笑了一聲,好像早有成算一般。

“安西的消耗,可以從吐火羅調撥,吐火羅南部有大片的耕地,出產豐厚,距離安西也僅僅隔著一道山嶺,如此至少可以緩解一半以上的壓力,朝廷的支出可以用到更緊急的地方。”

苗晉卿愣了一下,在他的意識裏,安西以西應該都是些不毛之地,現在聽說居然還有大片的沃野,心中也是好奇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