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豫,秦晉的心緒是複雜的。
他十分清楚,自己能有今日之地位,李豫被逐出權力中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鬥爭是殘酷的,沒有任何情麵可講,現在能留著他的一條性命已經是格外的留情了。
按照隋唐以來的官吏,勝利者通常會清算掉所有的對手,從精神到肉體予以徹底消滅。
不過,秦晉之所以手下留情,對許多政治對手留有餘地,實際上不想將矛盾徹底激化,不將那些政治對手的同情者徹底逼到自己的對立麵上。
掌權者不代表著他可以恣意妄為,殺人可以震懾人心,但濫殺的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秦晉一直試圖在複雜的平衡之間獲取並拉攏更多人的支持。
秋天的烏滸河水位下降,已經有盡一個月沒有下雨。
近衛軍的士兵們下河撈了不少魚,這些難得的美味可以改善一下枯燥的夥食。
整日裏吃羊肉,吃的裏裏外外都有一股子羊膻味,又豈能輕易放棄這機會呢!
站在秦晉身後的是一名年輕的大食人,一些投靠了神武軍的大食將軍有不少都認得這個人,他就是希爾凡大戰中落敗被俘的大食王子馬赫迪。
在過了一陣俘虜生活之後,馬赫迪已經漸漸接受了現實,隨著神武軍一步步東返,他知道自己獲救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好在東方人對待俘虜似乎並不像大食人那麼殘忍,神武軍的統帥從未對他進行過人身上的羞辱,反而待如上賓,這令他多少有些安心。
“馬赫迪,那些粟特人,如果是你,會如何處置他們?”
指著河對岸綿延的旗幟,秦晉回頭問道。
“粟特人反複無常,如果是我,會殺掉至少一半的人,不管他們是否無辜,然後遷走一部分幸存下來的人,再從其他被征服的土地上遷過來一部分人,可以保證這片土地上三十年內不會有大的戰亂!”
“那三十年後呢?”
馬赫迪一怔,顯然沒料到秦晉回問到三十年後的事情。
他想說,三十年後也許就是別的哈裏發在位了。大食人還很少有哪個哈裏發在位三十年而不死的。
見狀,秦晉笑著搖了搖頭。
“這樣做隻會激化矛盾,被屠殺的部落會更加仇恨你們,強製遷來的部落也不會心懷感激,無論誰在混戰中取得勝利,都會將矛頭指向你們。”
馬赫迪不服氣的反問:
“難道丞相有更好的辦法嗎?”
秦晉歎了口氣。
“沒有,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這些都是無法跨過的難題,兩河地區距離統治核心太遠,注定了這裏會更容易滋生叛亂。”
馬赫迪對秦晉的態度十分不解,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何不殺幹淨了這些反複無常的蠻族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