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禍根已深植(2 / 2)

叛軍的兵員大多數是屬於石國的粟特人,但這位主將是一個姓郭的唐人。

此人在大戰中受了重傷,因此沒能突圍成功,被迫成為了一名俘虜。

秦晉身邊的幕僚大為興奮,據他們所掌握的情報,廢太子李豫身邊的支持者便有在吐蕃攻陷長安時始終的節度使郭子儀。

後來河西大戰與安西之戰時,李豫亦幹涉其中,郭子儀便在其中出了大力。

但是,自從長安始終以後,郭子儀的一切事跡都隻是經由旁人之口傳說,並沒有親眼所見,至於真真假假一直無從證實。

而今,抓獲了郭姓的叛軍首領,或許便與郭子儀大有關係。就算不是郭子儀本人,也定然是他的子侄輩。

與幕僚們的興奮不同,秦晉並沒有表現出多少興奮的情緒,因為對於此事他本就情緒複雜。

郭子儀是曆史上數一數二的中興名臣,由於自己的出現使其成了叛軍首領,這固然對他的個人命運造成了影響,可更加令人惋惜的是,唐朝失去了一位可以任為股肱的大臣。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不掌握中樞權力就難以體會用人任人的難處。

有誌於做官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有能力有原則的人掰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

而且,這件事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影響,那就是代表著朝廷內外還有著大量的有識之士會對廢太子報以同情之心,如果不能妥善的處置這次叛亂,也許會對未來數十年造成更加深遠和長久的影響。

念及此,秦晉改變了行程計劃,他打算徹底處置完石國叛亂以後再繼續東返。

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因為廢太子李豫帶來的各種明麵的和潛在的麻煩,最要緊的就是將其活捉,然後光明正大的帶回長安。

是夜,秦晉召集秦琰等人正式商討這個問題,並表示會親自帶著將歸國的神武軍參與圍剿。

被秦晉帶回國的神武軍大概有兩萬人,其中七成左右都被留在了波斯和安西,這兩處區域是朝廷經營的重點,留下足夠強大的軍隊加以鎮守是必須的。

秦琰自是大為欣喜,木鹿城的兵力對於剿滅叛亂而言還是稍顯捉襟見肘的,而且按照丞相的要求,必須活捉居於幕後的廢太子,這就十分困難了。

丞相將中軍兩萬人支援平叛,兵力立即就變得充足了。

現在的問題是情報的快速性與準確性,須得確認廢太子李豫的行蹤,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包抄圍攻,勿使其逃脫。

這就是密探大顯身手的時刻了,神武軍在這一年時間裏與各個地方大量培植密探,包括最為混亂的粟特各部中都有眼線密探。

“粟特各部也必定不是鐵板一塊,石國的那些殘餘分子或可有能被收買的合適人選,挑一個出來,談談條件,封疆建國也不是不可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