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蘇撒定長策(2 / 2)

“禁絕宗教的事,朝廷在長安沒這麼做過,在波斯也不會!”

不等他說完,清虛子就撇了撇嘴。

“丞相在長安時,不是接受了第五相公的滅佛之策麼,怎麼到了這裏又對大食教網開一麵呢?”

當初在長安滅佛,所為的是土地和人口。唐朝建立百年以後,尤其是武後當政及玄宗統治的六七十年,佛教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宗教那麼簡單,僅僅以關中為例,其擁有的土地和人口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而且寺廟的這些土地是不需要繳納稅賦的,那些因為戰亂而失去永業田,依附於寺廟的人口自然也不會再向朝廷納一文錢或是一粒糧食。

各大佛寺實際上早就是最大的地主,而且還是那種不用納稅的大地主,擁有各種世俗中人不具備的特權。長此以往,就好像有無數條寄生蟲寄生在大唐帝國的肚腹中,試問國還如何能國?

在安史叛亂之際,各大佛寺並沒有感念昔日各種照顧,向朝廷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趁火打劫,進一步兼並無主土地,隱匿良家丁口……

如果放任不管,恐怕國本都要動搖了。

第五琦提出滅佛,實際上針對的根本不是宗教,隻是希望讓剛剛恢複的國家恢複到正常的軌道上去。

這些問題,秦晉自然不會和清虛子去爭論抑或解釋。

針對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政策,比如這裏,他絕不會步大食後塵,用收人頭稅這種方式禁絕宗教。

換言之,他不會告訴人不能做什麼,而是要讓所有人知道該做什麼,才會有好處。

“很快會有禁令頒行,官署任職者不得信大食教,黑衣大食乃朝廷大敵,自然要嚴加防範,至於普通民眾百姓則不受此令約束!”

清虛子雙掌交擊,笑道:

“此計甚妙,那些有意向上鑽營的人,自然要接受引導,這種自上而下的影響,一如春風潤物,無聲無息呢!”

“得了,別隻顧著拍馬屁,新近征服的波斯土地過多,計劃中會分出四個州置於總督之下,你會出任一州之節度使。置於將會執掌哪一州,還要看你的意願。”

清虛子登時又發愣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也要做節度使了,而且還毋須還俗。

“丞相不是再哄貧道吧?”

他一開始要官有開玩笑的意味,也是一向嘴貧習慣了,就算在秦晉麵前也張口就來,哪成想竟然成真的了。

秦晉正色道:

“朝廷大事豈有玩笑的道裏?我隻恨人手不夠,留下來更多的人,但這也是短時間內急不得。等著吧,回到長安以後,會專門為這裏選拔人才,並製定相應的獎勵措施,鼓勵士人西進,建功立業,報銷朝廷。”

前半截話是對清虛子說的,後半截則有自言自語的意味,聽得清虛子一愣一愣的。

看來丞相是要動真格的啊,朝廷經營西域都已經十分困難了,更何況這離著長安有十萬八千裏的西域之西呢?也不知道十年乃至十數年之後,這裏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