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他的同袍,他一定會語重心長的提醒一番。不過,像阿斯塔這種自尊心極強的人,王仁禮知道,就算自己善意的出言提醒,也一定會使此前重新拉近的關係再度疏遠。
葛邏祿部的軍隊走在最前麵,他們率先遭遇了來自伊拉姆的大食軍隊。
王仁禮接到示警以後,當即下令,阿斯塔的粟特奇兵向葛邏祿部的側翼運動,以隨時策應葛羅祿人。
阿斯塔登時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痛痛快快的接令,領著他的五千騎兵急馳而去。
正經八百的神武軍隻有五千人步卒,王仁禮自然不會輕易的就派了出去,他們主要的職責就是保護中軍,不被敵人襲擊和騷擾。
葛羅祿人的戰鬥力確實不俗,僅僅半日的功夫就擊敗了在伊拉姆邊界上負責阻擊的大食軍。
僅此一戰,斬首竟達一千人,俘虜超過三千人。
這對於半日規模的戰鬥而言,已經是個不小的數目。
倒是阿斯塔的五千騎兵隻在外圍負責支援,沒有幾個斬首,回來以後倍覺鬱悶,嚷嚷著以後不去搞什麼支援策應,一定要硬碰硬的拚一回。
王仁禮的中軍抵達戰場之時,戰鬥早就結束了,他大致了解了一下戰局,大食人在這裏應該隻是一次試探性的伏擊,如果這一路暢通無阻,那麼一場惡戰必然要在埃蘭城下進行。
隨軍出行的卡紮爾親王最感興趣的是那幾千俘虜,這些人曾經可都是他的部眾,隻是被穆罕默德那頭可恥的驢子蠱惑了,居然背叛了他們的主人。
對於卡紮爾親王的出現,俘虜們表現的很激動,紛紛表示願意再一次做他忠實的仆人。
卡紮爾很滿意,一麵安撫著俘虜們,一麵盤算著,向王仁禮討要這三千俘虜充入自己的衛隊。
“什麼?要將三千俘虜充入衛隊?”
王仁禮當即搖頭拒絕,倒不是他有意想限製卡紮爾,而是這些俘虜半日之前還以敵人姿態出現對他們進行伏擊,如果不加甄別整編就草率的充入卡紮爾的衛隊,他隻怕卡紮爾再出了什麼意外,到時候怎麼向丞相交代呢!
但是,卡紮爾親王的提議也不是全然行不通,最終經過慎重的考慮,王仁禮答應三人之中抽出一人,再經過甄別以後,混編入卡紮爾的衛隊。
卡紮爾的衛隊從泰西封逃亡開始到現在隻剩下了不到一千人,如此再充入一千人,也不至於有過多的不利影響。
而且,卡紮爾本人確實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士兵以彰顯實力,否則到了埃蘭城下,又怎麼能說服守城的大食人重新投入其麾下呢》
餘下的兩千俘虜該如何處置,卡紮爾主張就地釋放,默棘連與阿斯塔的意見出奇一致,主張就地斬殺,省得放走了是禍患,留下來又浪費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