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義德目不轉睛的盯著法茲勒,一字一頓的問道。
卡紮爾終於如願以償的見到了大唐丞相,對方年輕的讓他甚至覺得這是個冒牌貨,但幾句話聊下來,疑心登時盡去。
因為一切都能演,唯獨權力熏出來的氣場是無論如何都演不了的。
對方雖然年輕,可舉手投足間都是大權在握者的自信,無時不刻都流露著一切盡在掌握中的神態。
為此,卡紮爾甚至連之前打算見麵時提出的條件都決定延後,先看看情形再說。他有種預感,此人看著年輕,卻絕不是個好相與的人,如果貿然提出來,說不定會激起對方的反感之心,那就麻煩了。
這是一次私下裏的會麵,在場的就隻有秦晉與卡紮爾。
他決定見卡紮爾,是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在踏上返回長安的路途之前,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伊拉姆之戰必須結束,卡紮爾也必須被扶植上哈裏發的位置,就讓其在伊拉姆坐鎮,與曼蘇爾爭奪大食的地盤和人心。
做這麼多,說到底都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曼蘇爾,曼蘇爾越虛弱,唐朝在波斯就站的越穩。
波斯都督府負責邊界最西部的安全,計劃中至少駐紮五萬人的神武軍,而且還要由中土征發至少五十萬的囚徒和良家子,用來充實這裏的人口。
時間太短,關於波斯都督府的籌劃隻能交給有誌於開疆拓土之人來具體執行,像崔胤這種既有能力又出身名門的世家子弟尤為難得,假以時日所造成楷模在朝廷大做宣傳,以此來吸引那些希望有所作為的世家子弟。
此時出現的卡紮爾就是諸多籌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扶植一個身份和地位與能力不匹配的家夥,肯定要比雙優的馬赫迪更為合適。
而且,扶植卡紮爾有馬赫迪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卡紮爾與曼蘇爾有著滅門破家的血海深仇,他們和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這些想法卡紮爾並不知道,他在那張難分喜怒的臉上分析不出任何內容,也不知道對方究竟是作何想法。
雖然客觀分析,唐朝人一定會與自己合作,可真的見到了唐朝丞相本人,卡紮爾心裏還是打起了鼓。
不知道秦晉是否真願意幫助自己多活伊拉姆,並保障自己的安全。
大食帝國雖然陷入了困境,但再瘦的獅子也能咬死身強力壯的野牛,卡紮爾知道自己的實力遠遠不如曼蘇爾,就算能多活伊拉姆,沒有強大的庇護恐怕也不會長久。
奈何兩個人見麵以後所談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並無一句涉及到正題。
漸漸的,卡紮爾失去了耐心,患得患失心理作祟,他迫切的希望知道對方究竟會不會幫助自己。
如果在唐朝人這裏得不到庇護,恐怕真的要做一個膽小的逃亡者了。
東方的吐火羅是個不錯的地方,那裏對待逃亡者是很寬容的,然則現在已經置於唐朝的控製之下,如果遭到拒絕,他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有個容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