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還不如送回長安,讓長安的相公們去心煩!”
其中一名部將的說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要求把這幾個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吐火羅使者送回長安。
陳長捷考慮了一下,覺得也隻有如此了。這些人當真是吐火羅使者也就罷了,倘若不是,則必為奸細,任憑他們翻過祁連山就會將隴右乃至關中的虛實一並告知胡寇,那麼自己豈非間接助敵了?
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發生!
於是,陳長捷當即決定,派遣三百步騎,護送這三十多人的使者隊伍返回長安。至於這些人身份的真假,則交由長安的相公們去分辨吧。
中年人很快就得到通知他們即將被護送返回長安。為此,中年人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但抗議是無效的。非但抗議無效,就連他們這三十多人也被強行分成了兩撥,將分批返回長安。
焦須瘦子與中年人偷偷商議:
“如果再不動手,一旦讓唐人得逞,再想脫身可就千難萬難了?”
中年人瞪了那焦須瘦子一眼,又伸出手指放在了唇間,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又偏向屋外,示意隔牆有耳。
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觀察,中年人已經確信,並摸清楚了這裏裏外外的情況,唐朝人果然派了不少人來監視他們,從負責護衛的軍卒道燒火的仆役,無時不刻都是豎起耳朵的,想必他們的一言一行很快就會被傳到陳長捷的耳朵裏。
焦須瘦子在這種情況下還肆無忌憚的說話,簡直是嫌自己命長!
中年人又想到了焦須瘦子在長安時所作出的魯莽行為,他的努力都是因此而前功盡棄,不得不離開了苦心經營數年的長安。
每念及此,他的心中就充斥著憤懣,不得不時時壓抑住殺掉這個焦須瘦子的念頭。
陳長捷之所以將他們分成兩個批次分別“護送”回長安,為的就是防止他們抱團作亂,從三十幾個人分成每一批十幾個人,其作亂的能力也會隨之降低。
中年人作為第一批被“護送”返回的使者,在三天後不得不踏上了返回長安的歸路。
讓這中年人咬牙切齒的是,在離開之前,狡猾的唐朝將軍居然以缺馬為名征用了他們帶來了五十多匹良馬,留個他的隻有一張蓋了指揮使大印的條子,讓他回到長安以後找隴右節度使要錢。
五十多匹戰馬被換成了五匹挽馬,用來駝載食物飲水等物資。
沒了戰馬,想要逃離護送唐兵的追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在根子上就切斷了他們半路逃走的可能。當然,以十幾個人幹掉一百多人的唐兵,這種想法他也產生過,但勝算能有多大呢?
要知道對方可是駐紮在隴右與吐蕃常年作戰的邊軍,哪一個軍卒手上是沒沾過血的?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手下的人欺負欺負過往的行商可以,對付身經百戰的唐朝軍卒,幾乎沒有勝算,更何況雙方人數相差又如此懸殊。再任何一項都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貿然發動襲擊與自殺沒有區別!
先後送走了這被分作兩批的吐火羅使者以後,陳長捷總算鬆了口氣。但他也沒忘了將此事原委送往政事堂,交給遙領隴右節度使的第五琦。
旬日之後,第五琦便接到了這封內容奇怪的軍報,所謂吐火羅使者雲雲完全子虛烏有。為了驗證此事是否有疏失遺漏,他特地將軍報交給了秦晉。
秦晉當然也對這個吐火羅使者沒有印象,因為唐朝壓根就沒接待過所謂的吐火羅使者。那麼,這些所謂的吐火羅使者是從哪來的呢?
軍報的遞送比尋常趕路至少快了兩到三倍,也就是說,那些所謂的吐火羅使者最快也得半個月以後才能在“護送”下返回長安。
“這些所謂的使者,莫不是與前些日子清理城中戶籍人口的動作有關吧?”
此前為了掃除奸細,第五琦曾在城中展開了大規模的清理和抓捕,許多在京兆府籍冊上沒有登記的人口全部被收押並送往苦力營。
許多胥吏和官員也因此而受到牽連,紛紛下獄,甚至殃及族人子弟!
不明勢力的地下情報網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這些所謂的吐火羅使者莫名其妙的出現在鄯城,又意欲翻越祁連山,便不得不讓人與此前的清理奸細聯係到一起。
“這陳長捷倒是個腦筋活絡的人,沒有將他們一刀宰了,看來做一個小小的指揮使還是委屈了些!”
第五琦對陳長捷的表現很滿意,有意提拔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