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九章:一日便百年(2 / 2)

很快,亭子裏靜了下來,秦晉靠在柱子上,微閉著眼睛,思考著連日來所遇到的各種事情。

第一次,他竟生出些力所難及的感覺,從前打仗也好,權力鬥爭也罷,都是擺明了車馬,明道明搶的打。而現在,敵暗我明,就算神武軍精銳善戰,卻是難尋到對手,更有一拳擊空的無力之感。

朝中的官吏可以用肅清的手段進行梳理,軍隊也可以如法炮製,牢牢的控製在手中。隻有這滿城的百姓卻是難辦了,長安城雖然經曆了一次浩劫,但依舊有百姓近百萬。這上百萬如汪洋大海般的百姓,又怎麼可能如法炮製?

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根治,許多隱患就不能被拔除,世上總有前日做賊的道理,卻從無千日防賊的道理。

想到此,秦晉長吐了一口氣,又以右手捏了捏鼻梁處,怎麼才能將這個問題循序漸進的解決呢?

思量間,不知不覺竟睡了過去,直到一次瞌睡點頭,身體失去了平衡,倒向柱子的另一側,他才驚醒過來。

“家中方一日,外麵已百年!大夫在此小憩,就不怕外麵天翻地覆嗎?”

一個帶著公鴨嗓特製的聲音,令人頭皮發麻,秦晉不用看都知道此人是誰。

“快滾過來,清虛老道,旬月不見,這聲音倒是狀若洪鍾了!”

“大夫謬讚,甘涼道風大,沙大,貧道的身子骨若不硬氣點,豈非就要交代在那裏了?”

“快說說,這一路見聞如何?”

清虛子在過了年以後就奉命到朔方和隴右巡視,主要目的是督促在分赴各地駐紮組建的神武新軍。

經過了將近三個月的巡視,清虛子比以前更加的清瘦了,不過一雙眼睛卻是炯炯有神,目光更是比以往透著一股子堅毅。看來,西北風沙的確磨礪人啊,是塊好材料的都會有如此變化吧。

清虛子自顧自的坐在了亭子的一側,說道:

“大夫府中的門禁可是森嚴啊,從進了坊門,到現在,貧道的後背都如芒刺在背呢。不過話說回來,須得如此謹慎小心才是。”

秦晉不耐煩的打算了清虛子的囉嗦。

“不要說這些,快說說隴右朔方的情形如何?”

清虛子笑著說道:

“形勢自然是一片大好,朔方隴右在曆次大亂中屢屢遭難,苦於沒有一支百戰百勝之師,現在神武軍正式進駐,他們慶祝還來不及呢!”

說著,清虛子又話鋒一轉。

“可貧道東返,剛剛進了關中,便聽見不少風言風語,說什麼的都有,甚至有人說大夫遇刺,長安亂套了……可把貧道急壞了,便快馬疾奔長安,總算過了馬嵬驛才在驛丞的口中得知實情,遇刺一事的確發生了,但隻是有驚無險而已!”

清虛子拍著大腿,一麵慶幸,一麵說道:

“貧道這一路上算是想通了,大夫從前手段弱於軟弱,讓這些人才有了可乘之機,不如以雷霆手段,徹底解決!”

秦晉站起身,跺了跺腳,由於久坐,腿腳有些發麻。

“長安百姓何止百萬?徹底肅清,怎麼肅清?會不會傷及無辜?”

清虛子探著身體,有些發急,說道:

“大夫怎麼就不明白?寧可錯殺三千,也絕不能放過一個,說不定放過的這一人,便會是將來的至禍之源啊?”

“此事涉及重大,不能幾句話就有了定策,先說說你在隴右朔方的見聞!”

“朔方隴右的具體見聞,貧道寫在了公文之中,已經呈送到帥堂,大夫回去一見便知。不過,也還是有一兩件值得此時一說。”

秦晉離開亭子,沿著小徑繼續向院子深處走去,那裏有種了一片桃樹,微風拂麵便帶來了陣陣桃花香氣。清虛子屁股還沒坐熱,就趕緊起身跟了上去。

“朔方有一萬吐蕃俘虜,貧道選拔了精壯三千,已經帶了回來,可充入軍中以為精銳!”

“吐蕃俘虜?”

秦晉回憶了一陣才想起來,去年底克複靈武時,苗晉卿曾經回報過,靈武城破時俘虜了上萬的吐蕃殘兵,由於人數太多便就地看押,充作苦力。想來,半年過去以後,在高強度的體力勞作之下也剩不下多少人,想不到居然還有一萬之數。

“天子馬上就要改元,屆時天下大赦,那些吐蕃俘虜也可以打散了就地安置,給他們個機會,做大唐的順民,從此絕了返回吐蕃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