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五章:惟願死西域(2 / 2)

他這已經是近似於臨場發揮的現學現賣,又怎麼能讓秦晉信服呢?

“關中的神武軍早就厲兵秣馬,現在為一可慮的是糧秣,此去河西,至少也得有半年的準備,否則數萬兵馬沒等抵達河西,就可能凍餓而死!糧秣問題,足下可能解決?”

終於,閔修文張了張嘴,覺得自己詞窮了。講道理,他可以強說三分理,但具體到軍政事務的細節,就算他說的再好聽,一旦見了真章就隻能原形畢露。

“下吏,下吏……”

見他一副窘態,秦晉笑了。

“這等胡鄒八扯,足下以為,秦某會這麼愚蠢?”

“大夫,下吏,下吏並非此意……”

閔修文的麵色依舊很是平靜,盡管他的內心已經慌到了不行,但還是極力的控製著自己的情緒。秦晉索性也不與之繞圈子了,便直言道:

“你所擅長的是能言善辯,又何必取短而棄長呢?”

“取短棄長?”

閔修文下意識的跟著重複了一句,但他立即就從秦晉的話中意識到了其所隱含的意思。

“難,難道大夫肯,肯助下吏?”

秦晉點頭笑道:

“也是足下自助!”

“自助?下吏愚鈍,請大夫明言。”

“安西的局麵既然不能立即派兵增援,不如便派遣使節,拖上一日便算一日。”

閔修文登時麵色劇變,他忽然意識到,秦晉有意讓自己到安西去。此去安西千山萬水,戈壁沙漠,可謂是九死一生,能不能有命回來怕還是未知之數……

他本能的想拒絕,但馬上又改變了主意,因為他忽然想到了韋見素的例子。

韋見素在去歲本是受到逼迫不得已頂替兒子到江南去以身涉險。然則,世間事大抵都是難以預料的,僅僅半年的功夫,韋見素就攜功而返,甚至令夏元吉和第五琦都忌憚的心中忐忑不安。

這世間事原本就是豪賭,從蜀中到長安,是閔修文的一次豪賭,而今又站在了命運的路口,他決定再賭一把。

“秦大夫,下吏願請纓,親自往敦煌郡,勸說郭子儀棄暗投明,重返唐朝!”

秦晉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異樣的神色,郭子儀是個有氣節的人,他扶住廢太子,怕也是出於對李唐皇室的忠心,怎麼可能憑借著一張三寸不爛舌的妙口就放棄李豫呢?但是,若能以如簧巧舌,將其拖延在敦煌郡,也未必不可能!

“秦某果然沒看錯,足下是個有膽有識的人,但以郭子儀的為人,棄暗投明絕無可能,若能將他的兵馬在敦煌郡拖住三月半載,便是大功一件!”

此前的話,閔修文也沒有把握,讓郭子儀棄暗投明,更多的是一種希望引起重視的手段,至於如何執行,以及執行的效果,則要臨機決斷了。秦晉現在直接指出勸降郭子儀是不可能的,閔修文反而鬆了一口氣,同時也覺得秦晉並非是個輕易可以被說服的人,便暗暗警告自己,今後說話一定要謹言慎行,萬不可再胡亂誇下海口,否則頻頻食言,便會落個輕浮無信之名。

於是,秦晉又詳細的和閔修文商議了一陣,讓郭子儀退兵,沒有實際可交換的東西怕是不行,可許以五十萬貫錢以下的條件,倘若答應,便會分期撥付相應款項。

閔修文覺得,秦晉的想法實在有些過於滅自家威風,所謂交換條件,倒更像是賠款。可賠款,就能擋得住兵鋒嗎?看起來更像是飲鴆止渴的資敵!

不過,這些話閔修文又怎麼說得出口呢?說秦大夫資敵?這不是找死嗎?

秦晉卻早已看透了閔修文的心思。

“此時,足下一定在想,以錢作交換,與賠款無異,何異於資敵!然則,帳卻不是這麼算的,朝廷以五十萬錢若能換來河西半年的平安,得利又何止百萬呢?”

一句話使得閔修文茅塞頓開,大有恍然而悟之感。

“大夫智計過人,下吏敬服!”

秦晉擺了擺手,對閔修文的恭維付之一笑。

“所謂智計,隻能停留在說說而已,具體執行則需要有膽有識之人,在秦某看來,足下便堪當此任!”

“大夫謬讚,謬讚。下吏惟願為大夫效死,為朝廷效死,如果能夠不辱使命,就算下吏身死西域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