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了宮門,第五琦就已經等在了宮外,秦晉知道他既然尋到興慶宮候著,就一定是有大事發生。
果然,第五琦看著秦晉出了宮門,就一溜小跑的奔了過來。
“淮陽王今日到政事堂來了……”
也許是嗆了風,第五琦長長的喘了口氣。而秦晉聽聞李僖到政事堂,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他又要起什麼幺蛾子?”
“不,不是,淮陽王要捐出所有的家財,說是要資助西征,解府庫燃眉之急!”
這倒讓秦晉覺得奇怪,宗室們早前就掀起過一輪捐資風潮,不過那是杞王與襄王較勁爭鬥的結果,現在淮陽王又跳出來弄這麼一出,究竟意欲何為呢?
“下吏以為還是不要接受的好,但因為茲事體大,還要請大夫親自決斷!”
秦晉撣了撣袖子,說道:
“既然淮陽王有心,為什麼不要?他捐多少, 政事堂就要多少,不嫌多,隻嫌少!”
傻子都能看出來,淮陽王這是在為太子之位積攢聲望呢,李僖雖然才十二歲,看起來倒是個十分有頭腦的人。但這世上的聰明人有九成九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落得個為世人恥笑的下場。
第五琦道:
“政事堂若受了淮陽王的捐資,不是正中其下懷嗎?”
秦晉思忖了一下說道:
“沒什麼比政事堂缺錢更重要的了,你回去擬個布告,公示朝野,大意就是淮陽王心係家國天下,捐出全部身家如此雲雲……號召一下,但凡有誌之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說不定還能再解一解你的燃眉之急呢!”
呼籲捐款這種事在長安城至少還能搞幾次,別看府庫中沒錢,並不意味著權貴沒錢,吐蕃陷城時對這撥人還算善待,這也多虧了瑪祥仲巴傑誌在天下,才沒有下令全城搶劫。
第五琦對秦晉的意思心領神會,但他還是擔心,許多人都是一副皮糙肉厚的身體,僅僅號召怕是不成。不過這種想法是沒有必要和秦晉說的,如果每一件事都要秦晉親自解決,還要他們這些人做什麼呢?
離開永嘉坊,馬車行駛在寬敞的大街上,卻又有人攔住了車子,是來自洛陽的急報。
急報使得秦晉的神經登時繃緊了,他現在最不希望的就是洛陽方麵出現了岔子,穩定才是壓倒一切的需求。
不過,洛陽的急報卻是關乎於河北局勢的巨大變化,安慶緒被史思明部將斬殺與滄州南皮縣,史思明於鄴城登基稱帝,繼大燕天子之位。
這個消息有些過於突然,他在離開洛陽時,就派人暗中扶持安慶緒,但想不到的是這貨也太不爭氣了,居然連半年都沒堅持住就被史思明給徹底消滅了。
當初扶持安慶緒的目的是為了讓他鉗製史思明,以達到拖延叛軍反撲的目的,現在看來,史思明已經掃除了後患,將會隨時對唐朝發起反擊。
首當其衝麵臨史思明叛軍兵鋒的就是河東,按照常理,史思明如果要兵發洛陽,就必須掃除後顧之憂,隻有滅掉了河東才能放心的離開老巢範陽。可以想見,一場大戰即將在河東展開。
以盧杞所部在河東的實力,能夠抗衡史思明的大軍嗎?對此,秦晉是持懷疑態度的。如果史思明隻是偏師一部,倒也無妨,如果是傾力一擊,那就在兩可之間了。
回到帥堂以後,他當即召集了鄭顯禮、田承嗣等人商議此事。
田承嗣的建議倒也簡單:
“裴節度在朔方,讓他就近馳援河東,河東的危機立時就能解除一半,隻要守住河東,史思明斷然不敢冒進洛陽,黃河、江淮一帶依舊以求穩為第一要務!”
章傑與田承嗣算是比較親近的,對田承嗣的話有些不以為然,道:
“裴節度離開朔方,萬一回紇人趁機南下,關中豈非失去了屏障?”
田承嗣嘿嘿笑道:
“裴節度到朔方去,目的隻在幹預回紇內亂,現在河東戰事更加緊急,自然要舍緩而救急了!”
鄭顯禮也建議道:
“要不攻打靈武一事先緩一緩,等到河東戰事緩和了……”
不等他說完,秦晉斷然拒絕。
“靈武為吐蕃殘兵所據,就好像頭頂上懸著一把利刃,與河東戰事並無輕重緩急之分,裴敬和盧杞麾下都是神武軍的老底子,就算打不贏,也未必會輸,現在的關鍵是朝廷不能舍棄靈武與河東任何一方,否則後患更加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