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觀摩有感觸(2 / 2)

清虛子見過不少地圖,但像鄭顯禮這副卻是前所未見,他走進了看上麵標注的地名竟也都是些奇奇怪怪的,絕大多數都是不曾聽過的,終於看到了幾個識得的地名,這才恍然:

“鄭將軍,這,這可是安西的地圖?”

鄭顯禮欣然點頭。

“剿滅靈武吐蕃殘兵隻是秦大夫計劃中的第一步,接下來便要重返安西,迫使滯留不歸的梁宰返回長安。”

清虛子捋著頜下山羊胡,嘿嘿笑著:

“僅僅是迫回梁宰那麼簡單嗎?梁宰不過是個年近花甲的老頭子而已,就算在安西又自立的想法,怕也是一廂情願了,這廝更多的打算怕也就是繼續觀望,不想早早回到中原成了各方鬥爭的犧牲品!畢竟高仙芝、封常清、李嗣業的下場還擺在前麵,這老狐狸豈能不多想一想,看一看?”

這番分析,鄭顯禮和秦晉也討論過,但梁宰所造成的影響實在惡劣,開了安西節度大使不聽朝廷節製的惡例,如果不嚴加懲處,隻怕後來人也會有樣學樣。

卻聽清虛子又陰陽怪氣的說道:

“隻怕秦大夫的本意是讓鄭將軍當場斬殺梁宰吧!”

這番話說的肯定至極,以至於鄭顯禮以為他已經在秦大夫處聽到了口風。不過,很快他又打消了這個想法,清虛子這幾日始終都在休息,一直不曾去過中軍帥堂,自然也就沒有機會與秦大夫談及此事。

清虛子與秦晉在河東時就形影不離,對秦晉的脾性和一些微妙的變化早就揣測的通透,是以能推斷出秦晉在某些人和事上的處置決斷,也就不足為奇了。但鄭顯禮不知道,還以為清虛子隻是湊巧猜對了而已。

“貧道以為,鄭將軍此去安西,真正的勁敵,既不是梁宰,也不是當地不甚聽話的小國,而是遠在極西之地過來的大食人!”

這一下,鄭顯禮徹底震驚了,秦大夫與其曾有過一次徹夜長談,並不止一次的提及了對安西威脅最大的便是大食人,至於這裏麵的具體原因,秦大夫並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但以他的揣測,必然很是複雜。

“真人何以知道秦大夫真正的目的在於大食人?”

清虛子嘿嘿笑著:

“別人不知道,貧道還不知道嗎?貧道掐指一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其實,秦晉曾與清虛子討論過安西的問題,其中就有大食人對安西的蠶食,尤其是許多不安分的當地小國紛紛依附於大食人,希望借著大食人的兵威而脫離唐朝的控製。

“高相公曾經與大食人有過一次大戰,如果不是葛邏祿人背信棄義,焉能全軍覆沒?”

鄭顯禮有些意興索然的說著,那一戰他也曾親曆,九死一生的逃了回去,卻成了始終糾結在心頭的遺憾。太慘了,數萬人被圍困殘殺,最終能成功突圍的寥寥無幾,所幸高相公成功的逃了出來,否則……

接下來的情形,鄭顯禮不願意去想,原本他和封大夫都想著養精蓄銳幾年,便重新打回去一雪前恥,可誰又能想得到,一聲驚雷在河北炸響,安祿山起兵造反,他們也就從安西返回了長安,更沒想到的是,這一回就徹底成了不歸路。

清虛子顯然沒有鄭顯禮的那些感觸,隻冷笑道:

“葛羅祿叛降不定,高相公早就知道,隻是他過分自信又輕敵,那一戰敗了,實則敗在大食人太強,葛羅祿不過是順風使舵而已”

鄭顯禮默然不語,他知道,清虛子的話很有道理,隻是安西軍從上到下都不願意承認而已,朝廷在安西的邊軍其實並不多,隻據守在龜茲等幾個重要地方,真到打仗的時候,大都護便征召當地各部族的武裝作為助力。即便如此,唐軍也是在安西勝多敗少,以至於所有人都對大小戰爭充滿了自信和樂觀情緒。直到那次慘敗,高相公因此而受到了朝廷的責難,許多部族因此而人心浮動,若非有封大夫還坐鎮安西,隻怕當時便會有叛亂發生。

“梁宰的威信不足以震懾安西各部族,隻怕現在唐軍所能控製的也僅限於玉門關內外的一些地方……”

鄭顯禮低沉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