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思忖了一陣,官員俸祿的確是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正所謂皇帝還不差餓兵呢,更何況他這個名不正言不順,僅僅是剛剛奪權的禦史大夫呢?
“官員的俸祿一文都不能少,這一點不容置疑,不過如何發放俸祿,還是可以有許多商量的餘地……”
第五琦不明白秦晉的話中之意,由於他在進入了政事堂以後就專門戶部的運轉,是以極為關心這些問題,大有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說穿了還是想讓秦晉給戶部弄點錢,以解決燃眉之急。
秦晉的手裏雖然掌握著百萬貫錢,但那是要投入到教育改革上的,一文錢都不能挪用,一旦挪用了再想從別的地方擠出來這筆錢那可就是千難萬難了。
“你看這樣如何,以朝廷的名義發債,號召富戶權貴們購買,利錢麼,就按市價的高標準施行,債期可以分為數年不等,隻要到期便可如數兌換……”
這也是有病亂投醫,秦晉想到了債券這種東西,以國家的財政作為擔保發行債券,向國民借錢,總比明目張膽的搜刮要好得多了吧?至少有借有還,不會過於難看了。
但是,秦晉說完這話就連他自己都覺得,這是很難實現的,若在盛世之時,發行所謂的債券難度並不大,隻要找幾個有地位有威望的帶頭購買債券,再輔之一大量的宣傳,跟風者自然會如雲而至。
如果是亂世,情形又另當別論了,朝廷上的當權者一年數變,尤其是長安剛剛經曆了一場浩劫,無論官民都已經對朝廷的信心將至了最低,怎麼能使官民放心的將錢借給朝廷呢?
萬一哪天再出點什麼難以預料的意外,朝廷再不認這筆帳,那可就是虧的血本無歸。將心比心,秦晉自問若是換了自己也絕不會拿出大把的真金白銀來購買這種連廢紙都不如的債券。
“大夫此計甚妙!下吏敬服不已!”
第五琦的反應卻出了奇的興奮,仿佛看到了大把的金錢就在眼前一樣。秦晉搖頭笑道:
“想法雖好,實施卻大有難度。”
第五琦又道:
“既然有朝廷作擔保,又何難之有呢?如果大夫信得過下吏,此事便交由下吏去辦,下吏肯定能從那些肥的流油的富貴人家手裏借到錢!”
秦晉當即一拍大腿。
“好,便交由你去做!”
第五琦的確是個頗有些能力的人,秦晉見他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保證,便將此事交給了他。
“下吏這就回去謀劃一番,有了具體章程再向大夫彙報。”
很快,第五琦興高采烈的去了,夏元吉這才有了說話的機會,他剛剛對秦晉與第五琦兩個人的對話懵懵懂懂,實在插不上嘴。
“第五琦的能力也算出眾,就怕他急功近利,壞了大夫的名聲。”
夏元吉這當然不是在給第五琦穿小鞋,以他對第五琦的了解,此人做事常常不按常理和規矩,急功近利之下做出來的事,十件裏往往有八件是出格的,如果不提醒一下秦晉,就怕事後萬一引來埋怨就不好了。
對此,秦晉倒不甚擔心,反正最終具體的決定權還在他手中,如果第五琦擬定的章程過於激進,便擱置就是。另外,他也實在很是好奇,這個人究竟能用什麼辦法使那些富戶權貴麼乖乖的掏錢購買債券呢?
“無妨,先試試看,府庫裏一文錢都不剩了,否則又拿什麼給官員們發放俸祿呢?”
夏元吉清了清嗓子,說出了他的建議。
“大夫莫不如提倡節儉,以身作則,那些官員們有幾個敢說不字?”
在夏元吉看來,與其讓大家都往外掏錢,不如所有人都不發放俸祿,這樣處置,或許怨言還會小了不少。
其實,這個辦法秦晉也不是沒有想過,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這一季的俸祿發放不了,下一季總要補上的,一樣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如果實在補不齊,就隻能一個月拖一個月。到頭來把官員們拖得怨聲載道,情況一樣好不到哪裏去。
最好的辦法就是可持續發展的,發行債券的事第五琦如果能搗鼓成了,府庫將會有大筆的錢入帳,刨除了日常開支,完全可以以錢生錢,一旦能夠收支平衡,自然也就不怕錢還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