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又見好消息(2 / 2)

“秦大夫的話過於高深,下吏弄不明白,如果隻是教兵法,也沒有必要這麼大張旗鼓……”

實際上,他的看法正與秦晉相左,與其花費大價錢搞什麼軍中學舍,不如真金白銀的擴軍,練兵,隻有強兵才是立身的根本。

秦晉也不再多說,許多想法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是有些超前,但是軍校的好處絕不僅僅是培訓軍官,以門生同學來凝聚人心,神武軍將會在未來數十年內成為一個不可挑戰的集團。他曾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歎息,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再沒有回頭的餘地,將權臣做到極致。所以,秦晉和這幾個在京的心腹商議此事,絕非是征求他們的意見,而是商量具體的辦法。

通化門裏,興寧坊,吐蕃陷城時坊內的大部分宅邸房屋都已經被燒毀,由於處在全長安數一數二的好地段,不知有多少達官顯貴盯著這裏,隻等京兆府厘清土地以後便搶幾塊好地,建宅蓋屋。

這一日,有大批的神武軍開進了興寧坊,引得有心人都來圍觀湊熱鬧,打聽其中的具體內幕細節。

“神武軍戒嚴,閑人回避!”

負責外圍警戒的軍卒不時提醒著靠近的百姓拉開距離。

“敢問將軍,這是要重建興寧坊嗎?”

那軍卒被叫的很不好意思。

“俺就是個小小的軍卒,可當不起將軍!”

“哎!都是陣前廝殺出來的,沒準他年當真要稱君一聲將軍呢!”

卻見那軍卒歎了口氣。

“別提了,俺們是原來的神策軍編製,歸唐審行唐將軍節製,據說都要轉當什麼工程兵,今後怕是也沒有多少機會打仗了!這樣也好,日日勞作也好過提著腦袋上陣,過那些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

興寧坊內殘存的圍牆被推到,大量的碎石磚瓦也很快被一批又一批的經過通化門運出城去。

將到午時,一隊騎兵開進了興寧坊,為首之人前呼後擁好不氣派。不少喜歡看熱鬧的百姓又不自覺的圍攏過來,打算看個究竟。

“快看,快看,那不是秦大夫嗎?”

秦晉曾在此前有過幾次公開露臉,所以百姓們認得他並不稀奇。然則,高調卻不是他的本意,很多人都喜歡風光無限,卻想不透一個最起碼的道理,那就是越風光死的越快,越慘。

這些年來朝廷上的高官死了一茬又一茬,就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沒有幾個得了善終的,差點摧毀了大唐帝國的安祿山,死後被挫骨揚灰,統治帝國近五十年的李隆基自焚死在陰冷的廢宮之中,至德天子李亨到如今落得個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悲催下場。

所以,秦晉距離權力的頂峰越近,就越是低調,越是謹小慎微,甚至連自己的官職爵級都不願意再進一步。當他聽到有人認出了自己,就催促戰馬加快了速度,隻一瞬的功夫就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秦晉這次到興寧坊並非是為了督促工期,隻是因為他已經諳熟了這個時代的規則,為了表達對此處工程的重視,必須三番五次親臨視察,讓上下所有督造的官員都清楚,不能有半點馬虎。

夏元吉和章傑作為隨行的官員,他們兩個的騎術顯然比秦晉還差了一截,前者因為年邁身體不便,章傑則是乘車坐轎久了,對騎術有些生疏而已。

站在一處空地上,秦晉手指著東側的一片廢墟,規劃著未來建成時的模樣。

“那裏,將來是一座可以同時容納五萬人的大校場,還有那裏,那裏,是學堂的課室……”

忽然,一騎飛入興寧坊。

“河東軍報!”

秦晉的心頭不免一陣發緊,在這個時候河東來的消息一定不會是什麼好消息。打開了層層的包裹之後,裏麵是一根銅管,拍開防水的蠟封以後,從內裏抽出了一張羊皮紙,上麵的字跡不過寥寥數百,但卻看得他雙手發抖。

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回紇懷仁可汗在一次騎馬打獵時不慎墮馬,傷重不治。由於懷仁可汗正在壯年,死前又沒有安排繼承人,所以幾大部族的首領都蠢蠢欲動,而就在三日前,回紇爆發內鬥的消息從塞外傳到了河東。

夏元吉章傑見秦晉的麵色由緊張轉為緩和,又露出了不自禁的喜色,便知道一定是好消息。

“可是河東有了大捷?”

章傑試探的問了一句。

“何止大捷,回紇內亂,我大唐又去一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