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天長路漫漫(2 / 2)

章傑到政事堂是想確認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整理於吐蕃肆虐長安時慘死的官員檔案,這些人不論品秩高低,隻要是死於吐蕃賊人之手,就一律官升三級,並且蔭及子孫。

說實話,這是一樁極為得人心的舉措,優待死者不論何時何地都會抹淡人心裏的兔死狐悲。

有人對章傑有限處理死者的差事不是很了解,就詢問這個所謂“戰死”者的範圍究竟如何界定,那些死在魚朝恩之手的官員們又是否在此列中呢?

章傑嗬嗬笑著,肯定的答道:

“算,當然算!”

既然是施人以惠就不能做的太小氣,包括一些在這其間因為受了驚嚇而病死的人都被章傑收進了所謂的烈士名錄裏。

“諸位可能還不知道,長安失陷乃立國未有之殤,秦大夫念於死難者的堅貞不屈,決意要勒石立碑,將烈士英明永遠的傳布於後世。”

此言一出,登時在百官中間引來了陣陣驚呼聲。

勒石立碑從來隻說滅國拓土之功,如今用在長安失陷的恥辱中死難官員身上當真是聞所未聞。

章傑舉起雙手,作勢虛壓,示意眾人安靜。

“秦大夫說了,在這場浩劫中遭了難的官員都不能白死,為國建功固然重要,捐軀殞身一樣是沉甸甸的,絕不能讓烈士們流血,再流淚。也一次激勵我們這些於戰亂中僥幸活下來的人!”

說此話時,章傑的眼睛裏竟起了一層水霧。他忽然想到了於天寶十五載死於戰亂中的同產兄弟。他的兄弟可沒有這麼幸運,安賊南下當時正在壽光縣尉為縣尉,滿城上下官員無一例外,全部罹難。

章傑的聲音有些哽咽。

“不僅僅是長安一役,全國各地馬上也會整理戰死名單,但凡烈士,均以此禮相待!”

如此舉措的確在官員中激起了一陣感歎,朝廷曆來多重於賞功罰過,如此隆而重之對待戰敗而死的人,這卻是極為罕見的。但罕見歸罕見,百官們至少在秦大夫身上看到了與那些爭權奪利的權臣不一樣的地方。

“秦大夫英明!”

朝廷官員來自天下各地,哪家又沒有族中子弟戰死或罹難的呢?紛紛詢問著自家已沒子弟能不能換來個烈士的名號。

章傑均一一答複著:

“現在隻是草擬,具體的章程三五日功夫就會出來,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說話間,章傑就在人群中找到了戶部掌管戶籍的郎中,要他領著自己去查看戶部存檔的死難者籍冊。

戶籍檔案是朝廷掌握人口的重要依據和手段,但戶部郎中卻稍顯為難的攤了攤手。

“這可難辦了,吐蕃賊兵進占長安以後,有吐蕃兵到戶部尋釁滋事,存放籍冊檔案的庫房失火,盡管撲救及時,也至少有三成的籍冊都被燒成了灰燼!”

章傑暗暗心驚,本以為查閱檔案是件很容易的事,實在想不到居然會出現這種意外。此時,他又想起了昨夜議論此事時秦大夫的隱隱擔憂,其中便是在擔心天下各郡縣中所藏的戶籍文簿在戰火中失落損毀。

他最初隻以為這些籍冊不過是些紙張,對於叛賊而言不當吃又不當喝,誰會閑的沒事去動這些東西呢?現在看來,完全不是他所想的那回事,連長安的都難以保全,更何況那些地方郡縣呢?

事實上,秦晉東征洛陽時,每到一地就命人清點籍冊,存留者十中不存一二,這些都是他沒有對章傑明言的。

章傑現在得知了戶籍被焚毀,不免大感失望,但仍舊讓那郎中領自己去查閱,畢竟對烈士勒石立碑的事總不能因為失去了戶口籍冊就停滯了吧!

各部的官員們還向章傑透露了本部的情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檔案籍冊被毀的情況。這個結果讓他不免有幾分鬱悶,檔案籍冊是朝廷牧民的重要依據,一旦失去了這些東西,長安京畿之地還好說,好歹也是在天子腳下,而那些山高皇帝遠的郡縣,兵荒馬亂,地方官吏往往集軍政財權於一身,就算一文稅錢不納又能這樣?或者說朝廷又有什麼依據讓地方納稅的多寡呢?

說到底,失去了戶口籍冊,就等於失去了對人口的掌握,失去了對人口的掌握,對朝廷而言怕是亂不遠矣。

念及此處,章傑的好興致徹底沒了,他忽然意識到,神武軍掌握了朝廷樞要之地或許隻是個開始,未來的路依舊很艱難、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