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權相終伏法(2 / 2)

隨即他看著千夫長身上的盔甲,做工精致,很明顯不是普通軍將可以穿戴的,然後扭頭喊道:

“中郎將,捉了條大魚!”

後麵緊跟上來的正是秦琰,烏護懷忠的同羅部騎兵衝垮了中軍的最後一道防線後,秦琰所部便與其分進合擊。

“大魚?除了瑪祥仲巴傑那狗賊,還有誰配得上大魚?”

秦琰打量了那千夫長幾眼,這是個三十多歲的吐蕃壯漢,很顯然與瑪祥仲巴傑的年齡特征不符,至於被子裏包裹的邋遢老者,誰又能將其與聲明赫赫的吐蕃大相聯係在一起呢?

不過,秦琰比他的部將還是仔細了一點,用陌刀將整條被子挑開,大致發現了他是個身上有傷的老者以後,便詢問那千夫長:

“這是你的叔父?”

“是,是我的叔父”

秦琰點了點頭,一揮手對身邊的隨從親衛下令:

“老東西砍頭斬首,這個千夫長留活口……”

話音未落,便有軍卒上前來拽著瑪祥仲巴傑的頭發,準備拖到一旁斬首。

也許是千夫長發現了問題,所以盡管他不懂漢話還是驚恐的喊道:

“不要殺他,不要殺他……他是吐蕃的大相……”

千夫長雖然想保住性命,可還是不忍見瑪祥仲巴傑就這麼稀裏糊塗的丟了性命,隻可惜神武軍中除了那個臨時被抓來做通譯的降將,根本就沒人懂吐蕃話,陌刀重重揮下,一顆蒼老的頭顱便就此滾落,斷頸處的腔子裏噴出了黑紅色的血液,直撿了一兩仗遠。

通譯聽清楚了千夫長的話,想要阻止也已經來不及,可憐高原上的一代梟雄便如此窩囊的身首分家。

秦琰得知被斬首者是瑪祥仲巴傑以後也是懊悔不已,他本來是打算活捉瑪祥仲巴傑的,然後押到長安去就地正法,以祭奠那些死在長安之亂中的冤魂,現在卻隻得到了一顆邋遢的頭顱。

不過,秦琰也不能僅憑百夫長和通譯的指認就相信這個被斬首的邋遢老者就是瑪祥仲巴傑,他找了十幾個俘虜來分別辨認,有人見了扶屍痛哭,有人默然無語,但無一例外的,都認出了這身首分家的老者就是瑪祥仲巴傑。

他們的目標除了瑪祥仲巴傑以外還有那個傀儡讚普赤鬆德讚。

片刻之後,瑪祥仲巴傑的中軍纛旗倒下了,大火衝隨之天而起……

數裏之外的山坡上,秦晉清楚的看到了倒下的纛旗,以及燒起來的衝天大火,便知道今日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隻要吐蕃中軍一亂,各軍失去統一的指揮,軍心必然大幅下降,接下來便看能否斬殺大多數的吐蕃潰兵。

“走吧,咱們也進城去,看看益喜旺波現在是不是罵娘呢!”

秦晉當然知道,他把戰事拖到如今這個局麵,害的吐蕃益喜旺波與瑪祥仲巴傑雙方都兩敗俱傷,這個吐蕃副相對自己絕對不會視作恩人,隻會更加的仇恨入骨。

不過,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益喜旺波是個相對軟弱的人,比起瑪祥仲巴傑是個比較容易控製的傀儡,如果扶植此人回到高原做個可以取代讚普的人物,將來幾十年內,這個強大的高原之國必然陷入正統與外部壓力的較力之爭中,自然也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再急於河西與西域了。

秦晉今日此舉,更多的是布局唐朝將來在西域的軍事行動,隻要掃除了這個障礙,重新恢複唐朝在西域河中一帶的影響力便成功了一半。

當然,現在謀劃西域河中的事還為時尚早,解決掉了吐蕃人的威脅以後,最主要的禍患便隻剩下了盤踞在河北的史思明。

金城外的大戰很快就變成了一邊倒的追殲,瑪祥仲巴傑中軍纛旗的倒下,對吐蕃軍造成的影響遠甚於秦晉的預期。大批的吐蕃兵很快失去鬥誌,甚至連抵抗都顧不得,便夾著尾巴逃命。連站在城上觀戰的益喜旺波都忍不住連連感慨:

“我大吐蕃精銳之兵,曾幾何時……竟,竟淪落到了這般境地!”

他的內心中是矛盾的,痛苦的,然而這就是扳倒瑪祥仲巴傑的代價,為了吐蕃重新成為讚普的吐蕃,一切代價都是值得的。

“副相,唐兵已經到城下了,正準備入城……”

益喜旺波的嘴角抽搐了兩下,他恨不得將秦晉剝皮抽筋,生啖其肉,可麵對殘忍的現實,仍舊不得不低下頭顱,咬牙切齒的下令:

“列隊,迎接唐兵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