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翻手未必雨(2 / 2)

張皇後顯然也十分清楚他們所麵臨的局麵,她的兩個兄弟極力勸說她立即殺掉秦晉留在長安的一眾擁躉,包括對李豫忠心耿耿的崔渙。但張皇後顯然另有想法,被兩個兄弟喋喋不休吵得頻頻皺眉,終於忍不住出言訓斥:

“殺,殺,就知道殺人,今天你們將刀架在別人的脖子上,難道就沒想想,終有一天這刀也有可能架在你們的脖子上?”

張安在兵變中領兵,表現異常勇猛,太子的黨羽在頃刻間就被他殺的作鳥獸散,因而自信心也極度高漲,對姐姐這種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的說辭十分不滿,撇著嘴頂撞道:

“姐姐這是說甚話來?俺們兄弟被刀架在脖子上,還有誰來支持姐姐?”

倒是張清心裏十分清楚他們此刻的處境,馬上從旁阻止兄弟的混賬話。

“眼下不宜樹敵過多,除掉李豫便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秦晉畢竟手握重兵,這個臉咱們翻不起。當務之急是立普安王為太子,至於神武軍,隻宜分化拉攏,逐步瓦解,否則一旦撕破了臉,咱們未必是他們的對手!”

張安撇嘴道:

“難道現在還不算翻臉嗎?”

“算嗎?李豫派人刺殺秦晉,咱們一舉廢掉了他,在情在理也是與其站在了一邊,隻要把這些表麵文章做的天衣無縫,以秦晉其人的性格,必然不會貿然行事。更何況,神武軍現在的處境也大有鐵索橫江的味道,河北有安賊餘孽尚在殘喘恢複,關中又驟然變天。你說說,如果你是秦晉又該作何選擇呢?”

在朝臣之中,張清一直是不顯山不露水的角色,李隆基在位時就曾評判其“平庸”二字,但此人也算官運不差,一直做到了太仆寺卿這樣的閑散清要之職。現在分析局勢又有理有據,毫無平庸之色,顯然此前一直在做韜光養晦,以麻痹世人。

張安聞言思忖了片刻,便哈哈大笑:

“三弟問的好,秦晉這廝現在可是進不得,退不得,與姐姐合作,怕是他最好的選擇了!”

張清微笑不語,張皇後則麵有憂色的問道:

“分化拉攏神武軍一事,三弟可有謀劃了?”

這才是張皇後最為擔心的問題,隻要能分化瓦解神武軍,她也就再沒有什麼好忌憚的了。

“姐姐放心,在半年之前我就已經開始謀劃布局,駐守潼關的裴敬,坐鎮河東的盧杞,都是重點的關注對象呢!”

張安吃驚的看著弟弟,想不到一直低調的張清居然早就在暗中布局了。

“盧,裴二人可有回複?”

張清搖了搖頭,這讓張安大覺失望。

“說了那麼多還不是空話!”

“未必盡然,盧裴二人雖然沒有結實的回複,但也不曾翻臉,這就說明他們心中存著觀望的心態,隻要咱們再扇一扇風,加一把火,說不定就會收到奇效呢!”

張安立即問道:

“該如何做,三弟就不要賣關子了!”

宮變三日之後,天子詔書再次頒下,崔光遠等神武軍一係的官員盡皆無罪釋放,官複原職。與此同時,又晉封盧杞為禦史大夫,領河東節度大使。裴敬晉左武衛大將軍……

是夜,京兆府大門緊閉,往昔的威權似乎也在一次兵變後漸漸消散,代之以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一處偏門悄然從裏麵被推開,黑暗中有人影晃動便走了進去。

“鄭將軍,大尹已經等候多時了!”

日間天子詔書晉封了數十位官員,七成以上都是神武軍一係分布在各地的要員。鄭顯禮原本隻是個軍器監丞,竟也在升遷之列,由一個小小的監丞躍升為左武衛中郎將。

因此,京兆府中的仆役,便稱其一聲將軍。

與崔光遠在後堂會麵之後,兩人久坐無語,均是默然。想不到,太子居然敗的如此之突然,如此之快,以至於他們在緊急之下居然都錯判了形勢。

“張氏用心險惡,欲以高官厚祿邀買人心,鄭某隻怕有人抵受不住,背棄了秦大夫!”

崔光遠尷尬一笑,張皇後晉升了神武軍一係的諸多官員,偏偏把他排除在外,說明什麼,說明他在人家眼裏,不過是個可以隨意拿捏的小螞蟻……

“此事須得及早密告大夫,隻不知大夫會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