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薛煥的羞愧(2 / 2)

秦晉嗬嗬笑著:

“是王頎到了!”

王頎是神武軍中屈指可數的寒門出身將領,和楊行本、裴敬他們都不是一個圈子裏的人,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出身,做事就格外的謹慎,打仗也格外的拚命。因為這是在看重出身門第極唐朝,寒門出身的子弟想要出人頭地,往往要付出數倍於大族子弟的努力。

王頎由一個籍籍無名的普通軍將,一躍而成了神武軍中與楊行本、裴敬、盧杞等人地位比肩的人物,憑借的正是華州那慘烈殊死的一戰。正是由於他的奮不畏死,將叛軍兵鋒拖延了兩日功夫,而這兩日的功夫也足夠秦晉和李亨收拾長安亂局,然後以並不充分的準備來應對即將席卷關中大地的暴風雪。

“末將迎接來遲,請大夫恕罪!”

薛煥仔細的打量著既得秦晉重用,又極是低調的王頎,他也從盧杞那裏聽到過一些對秦晉的抱怨,說是不少世家子弟出生入死,到頭來還不如好運當頭的王頎。雖然話中之意並不十分明顯,可薛煥還是清楚,神武軍中或許也有著一道分界,隻是這分界在刻意的宣傳下變得模糊了而已。

與此同時,薛煥也想得更加長遠,秦晉輕兵前來,其意義恐怕要遠勝於現實的作用,這個王頎隻要在接下來的大戰中表現正常,就必然會再獲秦晉的大力提拔。

念及此處,薛煥竟有些隱隱泛酸,他甚至暗暗的想著,為什麼自己不是得秦大夫信重的那一個呢?

在以上這種想法的更深處,實際上隱藏著的是對王頎能力的不屑,一如秦晉出身寒門一樣,必然也想在軍中提拔寒門出身的子弟。

不過薛煥的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改變了,因為他竟從王頎的言語間發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在王頎的講述了,叛軍至少有將近兩萬人,試圖從洛水以北繞路,隻是因為遭到了神武軍的狙擊之後才不得不放棄了動作。

“一戰斬首五千餘級,因為天熱容易腐爛,末將怕引來瘟疫,已經命人就地掩埋。”

薛煥呆住了,五千餘級斬首的功勞,足夠王頎封侯了,可他居然隻是怕引發瘟疫,僅僅處於這種擔憂,就選擇主動放棄了,實在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世人哪個不想做官?而封侯拜將更是為官為將者所苦苦追尋爭取的,這個王頎究竟何德何能,難道當真視官爵如糞土嗎?

再看秦晉,隻點了點頭,表示知道有這麼回事,卻沒有做進一步的回應。顯然,在薛煥看來,這就是不見首級不認賬的委婉表態。然則,王頎此人似乎也並未打算從秦晉那裏得到更多的東西。

“報!”

來自洛水南岸的探馬回來了。

“叛軍已經徹底崩潰,斬首三百餘級!”

薛煥暗暗心驚,這個斬首數字已經相當於洛水南岸那股叛軍的三成兵力,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裏給他們幾乎相當於致命的一擊,又斬首頗豐,他自問就算自己的親信部眾在此,經由自家指揮,也未必能有此戰績。

僅僅是一次牛刀小試,薛煥就發覺了王頎本人的確有著過人之處,至於此前那些運氣雲雲的腹誹,則都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

現在對於薛煥而言,還有唯一的一個疑問,大敵當前,按照既有策略馬上就要出兵教訓嚴莊,在這種關鍵時刻秦晉為什麼偏偏要犯險到洛水北岸來呢?

以前他覺得在落水北岸設置兵馬完全多餘,與其把兵力閑置在此處,不如放在更有需要的地方,比如與曳落河的對峙中。

畢竟曳落河名聲在外,僅憑著與其人馬相當的神武軍,薛煥也不敢說自己有五成以上的把握可以取勝。

但所有人都知道,此戰是許勝不許敗,一旦敗了,負責之人勢必要落下不堪任的名聲,這也意味著在神武軍中的前途也隨之變得渺茫。

至此,薛煥終於明白了,神武軍中得勢的人,從來都不是什麼運氣僥幸使然,或許有那麼一旦點運氣的因素,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永遠都是當事者本人的能力。

薛煥忽然發現,秦大夫曾不止一次的強調任人唯才,這四個字並非尋常官僚口中的場麵話,能夠頂住流言蜚語,大力啟用提拔寒門出身的將領,就是明證之一。

霎那間,薛煥甚至覺得有幾分羞愧,總聽人說起某某人嫉賢妒能,不想今日的自己竟也成了這種角色!

胡思亂想間,來自中軍大營的信使追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