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深入的談話(2 / 2)

眼見著清虛子耷拉下腦袋,秦晉又緩和語氣,道:

“你這次搗鼓出的竹竿火藥之法,某看就不錯,可以繼續發展。現在就說說你的思路吧。”

一說到老本行,清虛子立時又來了精神,收起剛剛生出的喪氣表情。

“若說此事,貧道是由一次偶然的意外獲得的靈感,那竹竿原本是實驗火藥的避水裝具,可有個新來的夥夫不知內情,竟將竹竿弄了去填火,結果就引發爆炸,封堵管口的木塞子直接就炸了出去,將那夥夫砸了個半死!”

清虛子一邊描述那夥夫自取倒黴的慘狀,一邊又談及自己就是從這裏獲得了靈感,如果用這竹筒火藥發射弩箭,豈非省卻了拉弓的步驟?

而這種設想一旦可以付諸現實,省卻的不僅僅是一個步驟,當世的弩手都是在軍中精挑細選的膂力非凡之人,但凡身體瘦弱都是不能勝任的。即便如此,身體強壯之人也絕少有能連續開弓十次的。

所以,陣戰之上,一旦連續開弓超過六次,弩手就必須休息小半個時辰以積蓄臂力,而且就算休息過後,弩手雙臂的耐力也是大打折扣的。

然則,一旦可以用火藥代替開弓,這也就意味著不必再受膂力和耐力的製約,隻要火藥充足,不但可以無限次數的連射,甚至於連普通的夥夫經過簡單的訓練都能夠取代弩手。

當清虛子把這些設想說出來之時,秦晉也是驚訝不已,說實話他的這種設想的確有著極大的進步意義,一旦可以在軍中付諸現實,必然會改變神武軍的組成與戰術,與此同時帶來的戰力提升也是不可想象的。

這些,都是秦晉此前不曾想象過的。秦晉是個比較務實的人,雖然作為穿越人士有著超出時人上千年的見識,可他卻並不迷信唯武器論,在熱兵器趨於成熟之前,僅僅是不可靠性一點,就足以把火器帶來的優勢損耗殆盡。

所以,秦晉即便在軍中推行了火器可也多是石砲、霹靂炮這種武器,卻沒有大規模的普及。

現在清虛子的一番話,卻給他提了個醒。即便暫時不在軍中普及,可研製和推廣的前的準備卻不能不做。

“竹竿這種東西取材雖然方便,但可靠性太差,不妨考慮以銅鐵取代!”

事實上,早期的火器的確有用竹子作為原料的,但經過數百年的演化最終被金屬所取代,就說明這是一種必然性。因此,秦晉隻是將這種必然性以建議的形式告知了清虛子,至於如何實現,那就是清虛子的分內之事了。

豈料清虛子連連搖頭。

“大夫這個建議看著不錯,實際上卻根本難以實現,銅鐵固然好,可做成竹竿粗細的筒子,則難上加難啊。”

聞言,秦晉先是一愣,繼而又笑著說道:

“竹竿粗細的難,大樹粗細的就容易了吧!”

“大樹粗細?”

清虛子直以為自己耳朵出了問題,聽錯了。

“正是!”

“如此一來,單單一件恐怕就得有數百斤重,如何,如何攜帶啊?再說……”

他本想進一步的反駁秦晉,可才反駁到一半,便覺得哪裏不對勁,進而突然沒了聲音,思量了一陣又不禁擊掌道:

“大夫一言可謂使貧道茅塞頓開,如果將這竹竿放大,其威力就足以取代那些大型的石砲!而且,以貧道之判斷,威力要更甚……”

清虛子興奮的有些手舞足蹈,秦晉連連咋舌,這貨不應該做道士,如果放在後世就是搗鼓奇怪發明的怪才!事實上也隻有腦筋快,天分高的人才能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那些因循守舊,隻知道抱著聖賢書研究詩詞的文人,自然恥與工匠為伍。

偏偏清虛子作為一個道人,沒有這些世俗人所應有的偏見,經常和火器營的工匠軍卒們打成一片,如此既能使那些工匠軍卒對其信服,又常常親自動手,操持試驗。

秦晉暗暗感慨,這種人才簡直就是為神武軍連身打造的,想起當初在河東時,自己還差點將他當做奸細殺掉,便覺得世事果然令人嗟歎。倘若當初自己對清虛子的惡感更甚一點,沒準就下令取了這貨的首級。

畢竟當時形勢危急,又是叛賊大兵壓境,殺掉一個來曆不明又總愛散步謠言的道士,無論從哪一方麵看都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秦晉當時就鬼使神差的選擇使用了清虛子,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他這個選擇沒錯,清虛子不但成了在神武軍中推廣火藥的最大助力,現在還幾乎主持了神武軍所有大型軍械的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