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不知亡國恨(2 / 2)

當秦晉得知了昨夜的戰況以後,非但沒有高興,反而眉頭緊鎖。他知道磨延啜羅急於證明自己,卻也低估了此人為回紇部正名的決心。畢竟他們在河東被打的太慘,與神武軍會合以後又受到了或明或暗的嘲諷與鄙視。

殺人事小,耽誤了秦晉的計劃確是最令他頭疼的。但好在這不算是殺降,影響還不至於太壞。

與秦晉相反,當楊行本得知了叛軍殘兵幾乎被斬殺殆盡的捷報後,竟興奮的流露出了罕見的笑意。

秦晉瞥了他一眼,道:

“現在滿意了?磨延啜羅一戰斬首近萬,叛軍主力幾乎損失殆盡,咱們此去洛陽再無阻力!”

楊行本明顯在壓抑著自己的興奮,表情就有些古怪。

“克複洛陽,乃大唐立國以來的不世之功,將軍即將拔得頭籌,末將心中豈能不歡喜?”

在所有人的眼裏,掃清了禁軍洛陽的障礙以後,好像洛陽城就唾手可得了,秦晉決定給他們潑上殿冷水。

“洛陽城高池深不亞於長安,就算叛軍主力盡失,憑借堅城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啊!”

這番話似乎對楊行本沒有絲毫影響,竟又忍不住笑了。

“當年封大夫守洛陽,又堅持了幾日?難道大夫以為現在的洛陽城裏還有比封大夫更厲害的角色嗎?”

這句反問竟讓秦晉略感悵然,若有所失。

“也不知高相公生死如何了。”

高仙芝在去歲的大戰中生死不知,至今杳無音訊,朝廷在議論撫恤時,甚至不知道如何處理。

李隆基做天子時,自然要對兵敗失地的高仙芝大加責罰,但潼關失陷以後李亨很快就通過兵變掌權,對高仙芝的評價也受到了秦晉的影響,比以往高出甚多,甚至連遠在幽雲之地滯留的封常清也一並赦免了。

“何止高相公,還有隨房琯出征的李嗣業,當年在安西時也是一代驍將,現在不也是生死不明嗎?”

楊行本跟著秦晉附和了一句,雖然口中說著是生死不知,但對兩人的下場而言,卻並不抱多大希望。

“不說這些了,既然掃清了外圍的障礙,攻打洛陽就要做足準備。新安的幾處民營加起來也有五六萬人,傳令過去,一體征召發動,趕赴洛陽,以備不時之需。”

秦晉相信,攻打洛陽絕非易事,叛軍也不會輕易放棄立國的都城。至於那種火藥炸城的把戲,對於新安這種高不過兩丈,寬不過十步的小城還能有些作用,可對付洛陽城,以目前黑火藥的威力,效果將會微乎其微。

忽然間,楊行本竟又突兀的問了一句:

“磨延啜羅不遵將令,大夫難道無意處置嗎?”

秦晉扭頭看了楊行本一眼,知道他對這些草原異族都沒有好感,能打壓就打壓,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

進軍洛陽的命令陸續傳達至各部,位於慈澗的薛煥、秦瑞部率先進兵,磨延啜羅的回紇部馬步軍緊隨其後,接著就是秦晉和楊行本所率領的神武軍主力,大軍浩浩蕩蕩向東挺近,綿延數十裏,一路上處處旌旗招展,人揚馬嘶,種種跡象都在向都畿道的百姓們昭示著,大唐王師終於將要克複洛陽了。

百姓們指望大唐王師收複失地,趕走這些北方來的虎狼,一等就是數年。等到現在已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哪裏還有什麼激動和興奮了?他們所擁有的心境,仍舊是痛苦和麻木的。

這一天來的太晚了!

……

洛陽城內,皇宮內外,皆是一片縞素,大燕皇帝的喪禮隆而重之的拉開了帷幕,安慶緒作為大燕朝的繼承人,以及安祿山此子的身份,伏在靈柩上嚎啕痛哭,任由文武大臣們如何苦勸,都不肯撒開手來。

“陛下節哀,如再不起行,大行皇帝今夜便要耽擱在宮內了……”

宰相嚴莊亦是一身的喪服,雙目一樣哭的紅腫,輕輕攙扶住了大燕天子安慶緒的手臂,輕輕的勸著。

這句話果然奏效,安慶緒頓時收住了哭聲。說實話,伏在靈柩上,鼻口間充斥著裏麵飄出來的腐臭氣息,真是辛苦至極。可為了在世人麵前撇清關係,又不得不裝出一副孝子模樣。

安慶緒掃了一眼跪滿一地的文武大臣,又俯下身來,湊近了嚴莊。

“嚴相公,朕這哭戲如何?”